民事诉讼被告举证期限是多久
更新时间:2017-08-18 11: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证据在一个案件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诉讼中,如果当事人可以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对于胜诉会有很大的帮助,俗语说,打官司打的就是证据。但证据的提供也有一个时间的限定,超过这个时间提交的证据法院会不予采纳,那民事诉讼被告举证期限是多久?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民事诉讼被告举证期限是多久?
举证时限,是指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提交证据的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目前,在民事诉讼中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民事诉讼中证据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63条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电子数据、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八种。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是多久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可协商或法院指定。协商确定需法院认可,可少于30天;法院指定不少于30天。逾期提供证据需说明理由,否则法院可不予采纳或处罚。确保及时举证,维护自身权益。
民间借贷的举证期限具体如何规定
民间借贷举证期限需严格遵守。一审案件举证期限不少于15日,二审新证据不少于10日。若需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提前7日申请。逾期提供证据需说明理由,否则法院可能不予采纳或处罚。确保及时举证,维护自身权益。
民事诉讼逾期可以举证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
一、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全部证据材料,否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否则人民法院不组织质证。
二、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在举证期限内申请延期举证,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和申请证据保全的,需提交书面申请,且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调查收集证据的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在申请后七日内预交,逾期不预交的,对其申请不予准许。申请证据保全的,需提供担保。
四、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会责令其说明理由。若当事人拒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成立,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采纳但予以训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