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属医疗事故费用谁负担

更新时间:2012-12-26 15: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属医疗事故费用谁负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4条规定:“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当事人支付”。这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如果医院提出申请,不管结果怎样,都得出

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属医疗事故费用谁负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4条规定:“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当事人支付”。

  这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如果医院提出申请,不管结果怎样,都得出鉴定费;二、如果患方提出申请,只有结论不是医疗事故时,才出鉴定费。由此可见,在出鉴定费问题上,患方似乎比医方更有利。

  为什么会出现医疗机构申请鉴定结论不构成医疗事故,反而要承担鉴定费用的情况呢?

  有关专家说,这符合法理原理。因为在医疗纠纷的事实主体中,有过错的只涉及一方,即医院;而即便该纠纷不构成医疗事故,患方也不存在过错。所以,在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前提下,不能追究谁有过错,只能是“谁申请,谁付费”。

  医院能接受“申请付费”

  一些医院的领导和医生,他们都能接受《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这一规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长说,在很多情况下,明明不是医疗事故,但患方纠缠不休,严重影响医院工作,医院可能怎么解释都没有用。这时为了说服患方罢休,医院愿意“破财免灾”,申请鉴定,让结论封住患方的嘴。

  每次鉴定单独收费

  如果首次鉴定与再次鉴定就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作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不是两次鉴定费用统一由当事人支付呢?专家认为,不能这样处理。因为进行两次鉴定的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都是各自独立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只是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就其效力而言,不存在高低之分。临床医学的复杂性之一,就是对疾病的认识有时会不一样,判断也有差异。在通常情况下,鉴定结论是否客观、正确只是相对而言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再次鉴定就一定比首次鉴定结论更正确。

  所以,如果对鉴定费的支付有异议,双方可协商解决,或者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理、诉讼解决,不可以直接要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退还鉴定费。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6519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
向医院索赔不一定要做医疗事故鉴定。 是不是要要主动申请鉴定,最好是请专业律师研究,然后再决定。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
一、看是否属于医疗事故,,我们需要看全部病历,请及时将病历邮寄到我们医疗纠纷事务部,我们医疗纠纷事务部会对医疗机构的诊疗护理等行为进行全面审查,看医疗机构是否存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
医疗纠纷鉴定 费用文鉴定所
眼睛伤残鉴定多少钱
眼睛伤残鉴定多少钱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
伤残鉴定鉴定费用多少费用
伤残鉴定鉴定费用多少费用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
我辞职了,可以当天结算吗?
你好,按照双方之间合同约定办理
小区违法建设太多,物业不作为可以拒绝支付物业费吗?
业主违反物业服务合同或者法律、法规、管理规约,实施妨害物业服务与管理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承担恢复原状、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怎么收取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怎么收取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
医疗损害鉴定费用谁支付
医疗损害鉴定费用谁支付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
我老公涉嫌诈骗,金额7500,赔偿对方15000
婚内诈骗的赔偿问题,首先应根据受害方的实际损失来确定赔偿金额。在赔偿过程中,双方可以协商达成一致,如果协商不成,受害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法院会根据实
医疗事故怎么样缴纳鉴定费
医疗事故怎么样缴纳鉴定费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
有人造谣我是卖的
如果造谣者不愿公开道歉,你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责任。你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
倒车跟电瓶车相撞,但对方喝酒了
对方喝酒驾驶电瓶车,并不能直接要求对方承担全部责任。责任的划分需综合考虑双方的行为及其在事故中的作用。如果交警部门认定对方负主要责任,您可以根据责任认定书要求对
别人拿我手机给自己转帐
即使金额不大,也可以追究。因为这不仅涉及金钱损失,还涉及个人权益。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报警或私下协商。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证据充分性和对方态度。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