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误诊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更新时间:2018-10-19 15: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误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责任性误诊,另一类是技术性误诊,无论责任性误诊或技术性误诊,其性质者属于医疗过失,前者是失责行为,后者是技术行为。那么,医生误诊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在实践中,医生误诊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阅读完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医生误诊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临床误诊的性质不同,涉及到法律责任也不同,从过错原则上看,无过错的误诊不承担法律责任,有过错的误诊有以下几种法律责任。

  (一)医疗事故责任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活动中存在过失,即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不良后果,损害程度必须达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件》规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要求,且过失行为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即构成医疗事故,应当承担医疗事故责任。

 医生误诊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二)民事法律责任

  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对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审理能够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误诊行为,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确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对技术性误诊,无论给患者造成何种程序的损害,都要由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误诊给病人带来的损害,医院应赔偿患者因误诊误治增加的不必要医疗费、交通费,根据不同情况赔偿病人因营养支持从而支出的营养费,因误诊误治产生的误工费,如侵权后果严重,还要承担适当的精神抚慰金等。

  (三)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二、医院误诊怎么投诉

  1、及时保留证据

  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及家属应及时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提出查处要求,在此过程中,及时要求行为人及科室主任写清事情经过,并将用过的医疗器械封存。

  2、处理过程

  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后会立即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防止病程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如病人死亡会主动提出尸体解剖,如果没有,病人家属应提醒。

  3、处理后果

  如系一般医疗纠纷,在调查后,则可由医务部(处,科)与病人协商解决。如病人或家属不能接受,则将调查结果报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

  4、医院会将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处理意见与病人或家属商谈,争取协调解决

  5、如纠纷仍未能解决,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6、如病人或家属对一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最终鉴定结论仍然不服,则可诉诸法院

  上述文章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医生误诊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的相关内容,医生误诊可能需要承担医疗事故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若您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6708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医生故意误诊需要负哪些法律责任
如你所说属实,可找当地卫生局反映,或要求该医生承担医药费、误工费等费用
医生误诊应承担什么责任
你可以向医院索赔,本律师是郑州公益律师,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请来电或到律师所详询
请问医生误诊是否负法律责任
医疗存在过错,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请问误诊和漏诊的区别是怎样的?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后果的发生,以及主观动机的恶意或过失;我觉的你这个事情这两点都站不住脚,谈不到什么误诊?漏诊?
我想怎一下能改出生年月吗
修改出生年月通常涉及出生证明、户籍等文件的更正。常见处理方式包括:提交更正申请至户籍管理部门,提供充分证据如医院出生记录等;如涉及身份证,还需向公安机关申请换发
63岁还能开四米二蓝牌货车吗?
关于63岁能否驾驶四米二蓝牌货车,首先需确保持有有效驾照,并关注驾照的有效期和审验情况。其次,需考虑身体条件,如视力、听力等是否符合驾驶要求。若身体条件良好且驾
你好,我想问两地户口,他甘肃也有户口,新疆也有,他来新疆地也分上,过,可他甘肃也有户口
选择保留常住地或更有实际需要的户口。考虑因素包括工作、生活、子女教育等。不同情况下,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选择处理方式。在做出决定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当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