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漏诊为何老发生专家建议5种方法远离看病风险

更新时间:2013-06-24 11: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误诊漏诊为何老发生专家建议5种方法远离看病风险问诊不够,分科太细,医生过于草率、自信胡楚青被医院确诊为癌症,全家人都跟着担惊受怕,化疗放疗都做了,最后一检查,原来所谓的“癌细胞”根本是虚惊一场;或者相反,去医院检查时一切正常,但患者竟一年后发现是

  误诊漏诊为何老发生 专家建议5种方法远离看病风险

  问诊不够,分科太细,医生过于草率、自信

  被医院确诊为癌症,全家人都跟着担惊受怕,化疗放疗都做了,最后一检查,原来所谓的“癌细胞”根本是虚惊一场;或者相反,去医院检查时一切正常,但患者竟一年后发现是癌症晚期而死亡;本应是左腿手术,医生却误切除了患者的右腿……这样的事近年来屡见报端。人们不禁奇怪,为什么误诊、漏诊屡屡发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曾指出,资料显示,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门诊误诊率为50%;住院做过各种检查后的误诊率为30%。甚至有人说,只要当医生,没有不误诊的。在美国,误诊率更高,达到15%—40%,英国的误诊率为50%左右。如此多的误诊、漏诊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们究竟有没有办法避免?

  疾病中癌症误诊率最高

  在所有疾病中,癌症是最容易被误诊的。(上接第一版)这是哈佛大学针对美国大量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而在所有癌症中,最易被误诊的又是乳腺癌和直肠癌。在美国,6%—16%的乳腺癌因医生误诊或漏诊而耽误治疗。此外,还有一些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疾病,如中风可能被误诊为眩晕、偏头痛或内耳疾病,心脏病发作有可能被误诊为压力或恐慌,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可能被误诊为抑郁症……

  2009年12月28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5岁的妮卡?奇特温自8岁起就被医生诊断为某种癌症,经过漫长的化疗及手术后才发现被误诊,不仅耽误了她真实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而且导致她终生失去生育能力。这一事件,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误诊丑闻。

  误诊、漏诊的危害并不限于此。哈佛大学医学院杰罗姆?葛洛普曼教授指出,一半的误诊、漏诊都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廖新波也说,在中国,脑肿瘤的误诊率在70%左右,甚至高达100%。无论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的病变都能引起头痛、头晕,而CT和核磁共振不能检查出功能性病变,只能依靠医生的经验做判断。一旦判断不出来,病人就面临着延误治疗、加快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风险。

  误诊、漏诊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人体是个很复杂的系统。每个医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把误诊率降到最低,但还是有挂一漏万的情况发生。只要当医生,没有不误诊的。小医生小错,大医生大错,新医生新错,老医生老错,这并不是说大医生、老医生的医术比不上小医生、新医生,而是他们遇到的疑难病例更多,诊断难度也更大。”全国全军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北京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纪小龙表示。

  最新一期美国《健康》杂志也援引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帕梅拉?茜因的话指出,现代医学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走错一个方向或错过一个路口,都会让治疗结果截然不同。医生治疗中的灵活性越大,可能带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以下4点,是增加患者看病风险的最主要原因:

  1.诊断时间过短。在美国,平均每次门诊时间为7分钟。而在中国,暨南大学一附院副院长陈剑教授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门诊医生平均只肯听病人述说病情19秒,超过这个时间,医生就会打断病人开处方。如此短的交流时间,导致误诊、漏诊率大大增加。美国2004年一项研究显示,每100起医疗事故,就有63起因沟通不畅引起。

  2.医院分科太细。一个患者总是同时和很多医生打交道,比如血液问题需要看内科、血液科医生;乳房X光检查涉及到放射科医生;宫颈涂片涉及到妇科和病理科……看的医生越多,被误诊的几率就越大。如果这些医生开的药物互相影响,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3.医生草率、自信、古板。“三种医生最容易误诊患者的疾病。”葛洛普曼说,第一种人草率,仅凭表面症状就很快下结论;第二种人有思维定势,如果有15个患者因为流感来就诊,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第16个患者也是流感,而不去仔细排查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第三种人是古板的“书呆子”,如果一个更年期女性因为头疼、焦虑来就诊,他会认为这都是因更年期而起,而不考虑其他可能性。[page]

  4.医生很少吸取教训。“虽然所有的医院和医生都在强调就医的安全性,但事实上,他们从中得到的教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波士顿布里汉姆女子医院质量与安全部主任泰嘉?甘地表示,如果病人的某种疾病在A医生处漏诊了,一年后在B医生处被查出来,A医生很可能对自己的漏诊一无所知。

  其实,导致误诊、漏诊的原因远不止以上几种。《临床误诊误治》杂志主编、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误诊误治研究会副主任陈晓红在调查分析了64万份文献误诊病历报告后,将误诊误治的原因归纳为16种,主要是:医生经验不足,缺乏对疾病的认识;问诊与检查没有取得共识;医生没有选择最有力的检查项目;过分依赖或重视检查结果;疾病本身缺乏特异性症状;医生的诊断思维方法有问题;疾病属国内罕见病、新病;并发症掩盖原发病;以罕见的症状反映疾病;病人主诉不确切,代诉病史不确切;病理诊断错误;病理切片不到位;多种疾病并存,漏掉主病;缺乏特异性诊断设备;对专家、权威盲从;病人故意隐瞒病情。

  此外,误诊、漏诊率的高低也和病人的就诊时间有关。病人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的任何时期前来就诊。一般来说,就诊越晚,病症表现越完整和明显,诊断相对容易,但治疗效果却可能很差;就诊越早,可能是治疗的较好时机,但对早期病例,医生在诊断上却会碰到更大的困难。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最初1—2小时内,病人虽有明显症状,但心电图表现可能不典型,血清酶也无异常表现;过1—2天,一切诊断依据都已展现,却已丧失了溶栓治疗的时机。

  5种方法远离看病风险

  “尽管会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但大家绝不能因噎废食,有病也不看。”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某表示,患者有责任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1.准备详细的病情资料。看病前准备好以前的病历、检查结果、就诊卡、身份证等;仔细回忆自己的病情,像头疼从哪天开始,疼痛程度和部位,一天内什么时间最疼,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想想有没有家族病史,是否处于生理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是否正在进行其他治疗或服用其他药物。这些信息都会帮医生对你的病情做出正确判断。

  2.不要暗示医生。要说“我肚子某某部位疼了3天”,而不要说“我觉得自己肯定得了阑尾炎”,这种带有暗示的话会影响医生的正确判断。

  3.和医生互相尊重。“候诊的时候不要喧哗,等待前一个患者离开再进入诊室,坐下时向医生问个好……”王某说,医生并非冷漠无情,事实上,礼貌、懂得体谅人的患者比那些嚣张、喧哗的人更容易获得医生的关注。

  4.不懂就问。医嘱中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不论医生是非常耐心还是不耐烦。

  5.重大疾病要复查。纪小龙提醒,涉及到重大疾病的诊断,最好在两家以上医院做检查,等检查结果一致后再下结论。不要急于手术、放疗等会对身体造成损伤的治疗。“但如果是急性病,最好听从医生的安排,有些急病只有几个小时的抢救期,此时如果不信任医生到处转院,反而会耽误治疗。”王某说。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按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治疗,算是误诊吗
两种疾病有些类似,但排除诊断不困难,是误诊
我老婆结扎四年了,又查出怀孕了,做了刮宫后一天出现休克,到了大医院被珍断是宫外孕破裂又做了手术,
如存在治疗过错可要求赔偿。 医疗损害(医疗事故)需要对整个诊疗过程分析,涉及临床医学、法医学及过错鉴定,需要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分析。是否存在过错对案件影响巨大,需要专业医疗律师、丰富的案件代理经验、胜诉经验,才能最大限度维护你们的权益。
医院误诊漏诊
医疗法规太多了 一、封存全部病历(病案首页、医嘱、诊断证明,住(出)院证,各种同意书、检查报告、体温单等)。请及时将病历邮寄给我们,帮助您对医疗机构的诊疗护理等行为进行客观的全面审查,看完病历后才能判断医疗机构是否有责任,如果医疗机构存在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过失行为,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才因上述过错承担责任。 二、司法鉴定、医疗事故鉴定, 两种鉴定异途同归,医疗事故鉴定由当地医学会作,不服可向上一级医学会申请重新鉴定,结果以上一级医学会的为准。医疗过错鉴定不是这样的,医疗过错鉴定是由司法鉴定机构作的。不服的话,可申请重新鉴定,但没上级鉴定机构一说。无论哪种鉴定,鉴定机构以及医疗机构都不会主动给你提出医疗机构的过错,医疗机构的过错是由患者及其家人或者代理律师审查病历等资料后发现的。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全面审查病历后,会给你一个客观公正的书面回复。 三、损害赔偿,医疗机构有过错的,依据过错程度,损害后果,受害人年龄,家庭成员结构,住院天数,居住环境等进行赔偿。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你们可以协商解决,或者你随后取证,这后期维权对你有帮助。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5分钟前
这种情况,你可以先尝试联系银行,确认系统完善所需时间。若系统故障时间较长,可携带罚款通知单、身份证等
孟翔律师
孟翔律师
16分钟前
假结婚证属于伪造证件行为,可能涉及违法问题。如果假结婚证被用于欺骗他人或办理相关手续,可能会触犯法律
刘朋印律师
刘朋印律师
20分钟前
你好,可以讲一下案件具体情况以及您的诉求
刘朋印律师
刘朋印律师
24分钟前
你好,可以讲一下案件具体情况以及您的诉求是
郑宗煜律师
郑宗煜律师
28分钟前
你好我们可以帮助到你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42分钟前
这可能涉及洗钱或资金回流,建议立即停止操作并咨询专业律师。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