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关于举证责任问题

更新时间:2012-12-26 15: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根据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的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将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举证责任倒置。根据这一规定,实际上不仅把医疗事

  根据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的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将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举证责任倒置。根据这一规定,实际上不仅把医疗事故责任确定为侵权责任,而且是把它归入特殊侵权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为医疗机构设置了一个重大责任,医疗机构将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

  《条例》第33条规定了6种不属医疗事故的情况,其中第2款规定,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第5款规定,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均不是医疗事故。这二款规定引出了一个问题:当出现这二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时,在医患纠纷的处理中由谁来承担举证责任?既使应当由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又如何来证明患者的“病情异常”、“体质特殊”及“患者原因延误治疗”呢?“病情异常”尚可以通过完整、全面的病程记录进行判断,“体质特殊”则不太容易判断。而往往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事先并不知该患者是特殊体质,甚至患者本人也不知道或未事先告诉医生,医生对患者体质的是否“特殊体质”的判断有一个认识过程,医生是在观察用药或治疗的疗效中摸索得出或偶然发现,而当医生已经发现时,往往已造成患者的一定人身损害。而且从医学科学的角度上讲,某些类型的”特殊体质”并不一定是持续存在的,有时事后该”特殊体质”的情况并不一定重复出现。这时能否以医生未尽到应在检查、用药之前就尽到的高度注意义务为由,认为其行为存在过失而要求赔偿呢?对“患方原因延误治疗”应由谁举证呢?从对《条例》的理解上,应当由医疗机构举证,但如何举证呢?能否以医疗机构的病程记录上注明的”患者不予配合”等类似语言证实呢?由于病程记录是医务人员单方记录的,患者并未看到或签字认可(事实上,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将病程记录在每次记录后都交患者查阅并签字,因为这是不现实的)。这样的记录的证明力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很难以医疗机构举出的证据来证明这二类情形存在。既使在后来发生纠纷时,由鉴定委员会来进行鉴定,由于鉴定人员也只能凭听医务人员口头介绍,查阅病程记录来判断,事实上是否确实在存在”患方原因延误治疗”也难以准确认定。《条例》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规定是欠缺的,不少人认为这也给医疗机构留下了钻漏洞的机会。

责任编辑:王水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4093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试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什么规定由医疗
请把病历等材料发给我们,我们帮你分析一下医院的过错。
怎样绕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而应用民法通则处理本案
医疗事故条例和人身损害司法解释在死亡赔偿金方面有冲突,前者无死亡赔偿金。各地法院处理也不同。如上海、江苏无死亡赔偿金,北京、安徽等如果原告选择人身损害赔偿诉讼,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四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没有签字的不能作为报告,家属如果交钱可以要求重新鉴定,或者要求退费找其他家的司法鉴定中心去做,建议到成都去做鉴定,华西的法医学全国都很有水平,鉴定结论也很可靠,
社保卡可以外省激活吗?
你好,建议你询问社保部门
被骚扰导致严重抑郁怎么办?
可以报警处理,保护自己
个人名字版权注册
非艺术品如符合独创性和可复制性要求,同样可以申请版权保护。具体操作包括:准备申请材料,如作品登记表、作品样本等;向国家版权局或地方版权局提交申请;等待审核,如通
你好!我的车被抓两次说要拘留才能把车拿回来该怎么办
车辆被抓需拘留取回,应先确认拘留原因。违章行为则及时处理违章,事故相关则等待检验报告。按交警通知要求办理取车手续,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有疑问,及时咨询律师,确保
写的赠送老师答疑,结果买了一年后才知道只赠送一年的答疑服务,算不算欺诈消费者或者虚假宣传
针对此类问题,消费者可以先与商家协商,要求解释和补偿;若协商无果,可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效率、成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