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机关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3亿元
更新时间:2019-10-22 01:2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本报讯(记者贾君)今年以来,全国工商机关认真落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部署,按照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相统一的要求,认真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严厉
本报讯(记者贾 君)今年以来,全国工商机关认真落实国家工商
行政管理总局的部署,按照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相统一的要求,认真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有效净化农资市场环境。截至目前,全国工商机关在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中,共检查各类农资市场2.6万家(次),检查农资经营户39.1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户0.9万户,查处农资违法案件2.6万起,受理农资投诉1.2万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58处,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3亿元。
今年2月以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连续印发了《进一步开展“2008红盾护农”行动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并两次对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陆续派出9个督察组深入各地督察农资市场监管工作。4月10日,国家工商总局在湖北省召开了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红盾护农与抗灾减灾保春耕经验交流会,有力地推动了“红盾护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各级工商机关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进一步加大对农资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组织工商干部对辖区内的农资经营企业和经营网点进行普查,突出加大对农村地区流动商贩的检查力度,对未取得前置审批许可、
营业执照的坚决予以取缔。
各级工商机关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大案件,积极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各级工商机关加强流通环节农资质量监测,确保农资商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完善落实农资质量追溯制度,实现可追溯监管;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及时解决因农资消费引发的纠纷,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红盾护农专项行动中,各级工商机关以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销售不合格商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商标和
虚假宣传行为等为整治重点,开展拉网式巡查,大力净化市场环境。
为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各级工商机关将“红盾护农保春耕”宣传重点由城市前移到农民的家门口,开展送政策法规、送农资识假方法、送农民维权知识活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农资市场仍然存在价格上涨导致造假抬头、经营主体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商品标签和使用说明不规范现象比较突出、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的情况,各级工商机关将紧密配合四川、甘肃、陕西等地震灾区重建工作,进一步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重大案件,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资消费安全;进一步加强案件督办力度,严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加大典型案件的媒体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进一步支持农资
连锁经营,畅通农资流通渠道,稳定农资价格,保证农资质量,确保农资供应充足;进一步强化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突出抓好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
消费者参与“四位一体”的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和维护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