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人自称“被合同”专家:空白合同一定不能签

更新时间:2019-09-17 15: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41分报道,做梦都没想到,看房时交了5000块钱的信息锁定费,最后竟变成了买房合同。近日,在北京朝阳法院法庭上,被中介公司起诉索要4.9万多元中介服务费的买房人李女士,说起自己的遭遇是一肚子苦水。李女士说,当时中介以交纳信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41分报道,做梦都没想到,看房时交了5000块钱的信息锁定费,最后竟变成了买房合同。近日,在北京朝阳法院法庭上,被中介公司起诉索要4.9万多元中介服务费的买房人李女士,说起自己的遭遇是一肚子苦水。

  李女士说,当时中介以交纳信息锁定费为由,让自己在一份空白合同上签了字,最后发现签的竟然是一份买卖合同。套用一句流行话形容:自己“被合同”了。对此,中介方却不认可,他们认为李女士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被诱骗签订合同,所以买卖合同成立,李女士自然应该支付中介服务费。

  李女士的难题能否解决?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连线北京市律师协会房地产与建筑工程委员会的秦某律师。

  主持人:房屋中介要求看房的客户交5千块钱信息锁定费这个信息锁定费,在法律上有相关的依据吗?

  秦某:法律上没有相关的依据,作为一种合同,双方自己商定只要不违反法律,不违反合同法和其他相应的房地产法,这个合同就是合法有效的,依法成立的。所以双方对合同的内容是怎么规定的,这样的名称并不重要。

  主持人:如果真像李女士所说,自己确实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了这样一份合同,合同是否有效?相反如果李女士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自己当时没有看清楚合同内容,这份合同是否还具有法律效力?

  秦某:如果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比如很多条款都是空白的,按照法律的规定,这种合同是不成立的,就是很多东西还没有约定好,不成立,不存在有没有效的问题。但是关键实际情况是无法证明当你签字的时候很多地方是空白的。所以在法庭上一定出现的是一个完整的合同,而且一定是对消费者不利的合同,出现这种情况,消费者自身要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主持人: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空白合同坚决不签。

  秦某:那当然,合同诉讼已经经过了二、三十年,竟然还有这样的消费者,简直不可想象。

  主持人:怎样避免再出现李女士这样“被合同”的情况,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

  秦某:坚决不能签空白合同,所有的消费者到最后还会犯这种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请个律师去,律师就会现场当场制止你,不能在重大合同上签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023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没有法人签字,预定合同内容是空白。合同是公司自己打的协议,不是制式合同。可以向装修公司要回压金吗?
尊敬的当事人,您好,根据你向我咨询的问题,建议你们先行协商,协商不成,只能向当地法院进行诉讼解决了,通过法院的诉讼,才能更好维护你的最大利益,具体需要了解案件详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在TT语音上被微信骗了怎么办?
建议立即报警,如果公安机关立案调查,有可能把钱追回来。
被骗1400能追回来吗?
您好,建议报警处理
网上被骗三十块钱可以报警吗?
网上诈骗举报,可以以下步骤进行报案:1、尽可能地保存好所有与诈骗分子进行联系的单据,如电子邮件、银行汇款单手机短信等等。2、将您的被骗经过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3
您好我是暑假工因为家里有事要辞职店长不让我辞职然后我就说出扣除我半个月工资后面我让他少扣点扣我一个星
暑假工辞职遇阻,可协商、调解或申请劳动仲裁。建议先与店长沟通,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
销售假货处罚标准
销售假货处罚标准
消费维权案例
医保脱保了,续交了显示正常,社保卡还可以用吗
医保脱保后续交,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可通过社保网站或APP操作,线下则需前往社保局窗口办理。选择方式时,建议根据个人习惯和便利性考虑。若对操作不
把别人的号毁了但没注销和弄封号会进去吗?
针对把别人账号毁坏的情况,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选择处理方式时,需考虑损害程度、对方意愿及法律后果。轻微损害可尝试协商赔偿,严重损害则
辞职时没有到60年。今年退休了。还能领企业年金吗?
领取企业年金的常见方式包括一次性领取和分期领取。选择方式应考虑个人财务状况、生活需求及税收影响。一次性领取可能需缴纳较高税费,分期领取则能分散税负。建议根据个人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