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打假从“职业”变为“下意识”

更新时间:2019-09-30 02: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距离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尚半月有余,但是,来自民间的一些打假新闻事件,已经将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的气氛烘托得极其热烈。近日,有媒体称,一个在超市工作6年
距离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尚半月有余,但是,来自民间的一些打假新闻事件,已经将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的气氛烘托得极其热烈。

  近日,有媒体称,一个在超市工作6年却被迫离职的男子,频繁在超市购买过期的包装食品,然后向超市提出十倍赔偿。短短两个月便有约50次的索赔经历,其中80%都从超市方成功拿到了不同额度的赔偿,共赚得万元以上。而他并不介意别人称呼自己为“职业打假”。

  打假成了一条生财之道,貌似很滑稽,实际上却有着很深刻的社会背景。这名男子奇高的索赔成果,很不客气地撕开了一些商家并不健康的诚信经营体系。而在这种被抓了现行的伪诚信面前,消费者显然更愿意为带着利益追求的打假而鼓掌。这种“让消费者叫好,商家叫苦”的监督可谓“一箭三雕”:打击了商家带着侥幸心理的违法行为,间接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实现了个人的利益追求。

  其实,在职业打假者风光的背后,展示的是一些商家的诚信缺失。这名男子打假索赔成功率高达80%的因素之一,便是他曾经是一名超市的员工,对超市进货等渠道可谓了如指掌。于是,他能够很准确地击中商家造假的要害,逼迫商家在铁证面前不得不花钱“消灾”。这种来自内部的反戈,以打击力更强、目标更准确,而成为商家作假时的“当头一棒”。这种带有精确制导色彩的打击,一方面有利于商家认清“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道理,另一方面也在警示商家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守卫诚信,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才是生存之本。

  职业打假者所肩负的监督效应,应该引起行业监管部门的重视,尤其是如何将这种带着赢利色彩的打假行为,引导成协助官方管理商家的另一股监督力量,更应成为监管体系调整的方向之一。因为,如果每个民众在发现商场有过期食品时,都不以不买作为消极对策,而是主动出击来寻求索赔。这既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表现,更是对商家一些无德行为的明确警告,而这种无时不在的索赔和警告,或许才是无德行为无处躲避的天敌。

  打假走到职业的步骤,预示着消费者对于权益保护的认知越来越全面。多种监督形式的共存,不但有利于提升相关部门在打假方面的主动性、权威性和全面性,同时也会使职业打假这种来自民间的监督贴上官方标签而走上正轨。因为,这种民间的打假行为比官方的监管更主动,随时随地都能发生作用,是官方监管的良好补充。

  当然,要实现一个规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氛围,不能只靠职业打假者在获取利益后捎带的监管效应。如何让职业打假从对个体利益的追求,上升到全面打假这个公众利益的层面,或许才是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的主题。这也就是说,只有让职业打假从个别人的逐利变成一种公众的下意识行为,才能真正促进整个社会诚信价值体系的建立。[page]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何为“及时”
除非是未成年人,否则没有规定一定要通知家属的。若需要帮助,建议电话来询或是带资料面谈
“农村”“城镇”双重身份
如果转为城镇户口,土地承包期到后,不可以继续承包土地。
律师解答动态
张强律师
张强律师
24分钟前
你好,报案以后,派出所可以查
刘美娜律师
刘美娜律师
48分钟前
你好,可以把合约情况简述一下,帮助你分析
刘美娜律师
刘美娜律师
49分钟前
你好,咨询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平台留言
你好,你遇到什么问题具体讲一下
你好,你咨询的纠纷问题需要通过诉讼来解决,也可以先协商
你好,你是什么案件情况的,可以详细描述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