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个人消费信用能撬动多少消费
更新时间:2019-08-06 14: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8月13日,银监会正式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机构进行试点,然后全面推广。在中国进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下半场,银监会正式推出消费金融公司,用意不
8月13日,银监会正式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机构进行试点,然后全面推广。
在中国进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下半场”,银监会正式推出消费金融公司,用意不仅在于金融创新,更在于通过消费金融公司刺激个人消费,体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真正意图,撬动消费的复苏。
和5月份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比较,《办法》降低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准入门槛,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亿元,将消费金融公司出资人的资产总额由800亿元降低为600亿元。同时,为了降低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不仅严格设定了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指标,比如,要求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同业拆入资金比例不高于资本总额的100%等。同时,还严格限定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为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
从逻辑上而言,通过为商业银行和信用卡等顾及不到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从而刺激消费,制度的初衷显然是好的。而且,消费金融公司快捷、无担保的专业化服务,的确可以吸引一些客户群体。而且,欧美等国消费金融公司的百年实践亦证明了其生命力和价值。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办法》的制度设计,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比较,却存在着天然的竞争劣势。
其一,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太窄。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特点是小额、短期、无担保和抵押,这决定了其业务范围不能包含汽车和房贷等风险大的大宗商品。其业务只能限于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的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这种狭窄的业务范围注定其和商业银行及信用卡的竞争中劣势明显。
其二,消费金融公司很难做到“快捷服务”。快捷和无担保是消费金融公司的最大竞争优势。而要做到快捷和无担保,前提是必须对客户的资信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具有良好的信用保证。这在我国征信体系残缺的情况下,显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有良好信用的人一般不会通过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而那些需要消费信贷的人却又信用状况不好。所以,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在一个信用体系很不健全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如何形成自己的客户群。
其三,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有制度瓶颈。办法不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吸收存款,只能通过境内同业拆借、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以及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进行融资。在自有资金有限,而又面临融资困境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不突出。而且,和遍地密布的商业银行网点比较,消费金融公司并不方便。[page]
因此,在消费金融公司自身的生存能力不乐观的情况下,期待通过它能启动消费,显然并不现实。中国消费的瓶颈并不在于金融的滞后,而在于社保体系的残缺。当然,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这样的新生事物,还是应该给予呵护,但不宜过分夸大其在刺激消费中的作用。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夫妻双方信用卡大额透支用于个人消费的谁还?
看具体情况定。如果透支的费用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应当认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偿还;但如果仅用于消费一方的个人日常消费或经营的,由其自行承担还款责任。<br />
法律依据:<br />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br />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br />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br />
是我办个人消费贷沒有过贷款逾期还要还,能够申办信用卡吗
逾期情况:
1、尽快还清欠款
2、与银行协商还款细则
3、走法律途径,也就是打官司首先,最好的办法是一次性还清,就算找父母兄弟亲戚朋友借也行啊,这是最好的办法,当然我这里就不给你提倡借高利贷或者私人高息贷款等不靠谱的意见其次,就是与银行协商还款,比如可以提出比正常还款要高的利息等,或者抵押不动产等财力证明,如果银行连协商都不愿意的话,就只能走法律途径了再次,先不说银行怎么黑,利息加滞纳金要了那么多,现在人家是有规章制度,你确实是欠款,人家也是按章办事,与银行打官司,你基本赢不了,搞不好,要坐牢的!
1、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恶意透支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何为恶意透支?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恶意透支是指透支1万元以上,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根据相关规定,恶意透支1万至10万元,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恶意透支10万至100万元,可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3、透支金额不够1万的,虽然够不上刑事立案标准但风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会进入银行黑名单和被银行告到法院要求还钱,银行不会让你花的这个钱变成烂账,他们会起诉你要你还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欠款会产生滞纳金,利息等费用!此外,恶意透支还将严重影响持卡人的信用,一旦被纳入银行个人信誉黑名单,各项银行业务尤其是投资贷款等都将受到负面影响,千万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