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湿天气预防食物中毒

更新时间:2019-10-01 07: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持续高温,餐饮单位要严把关:严把食品原料关、食品加工关、清洗消毒关、食品存放关、添加剂使用关。

  目前,青岛市仍处于高温高湿季节,食物极易腐败变质。本市旅游人数大量增加,各类大型活动集中,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向全市旅游餐饮单位、大型活动举办单位、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建筑工地食堂以及广大消费者发布警示信息:

  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把“六关"

  1、严把食品原料关。采购食品、食品原料要到诚信度高、贮存条件好、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并索证索票,严格验货,及时登记,以便溯源;禁止采购有毒有害、腐烂变质、污秽不洁及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食品原料;严禁采购、使用、存放亚硝酸盐。

  2、严把食品加工关。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和容器要分开使用,食品贮存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海产品应使用专用的工具、容器加工;凉拌菜加工必须在专间内,由专人使用专用工具容器、专用清洗消毒设施;加工扁豆、菜豆、四季豆等必须烧熟煮透。

  3、严把清洗消毒关。接触过食品的所有工具、容器应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和餐饮具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消毒方法应首选热力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应选择合格的消毒剂,配备专用的量杯量筒,严格按照要求配置消毒液,消毒后应使用流水冲洗干净。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4、严把食品存放关。加工后的成品与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存放;加工好的食品应避免污染,需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应当在低于10℃或高于 60℃的条件下贮存;在10℃-60℃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熟食品,再次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5、严把环境和个人卫生关。保持加工经营场所清洁、卫生,健全防蝇、防鼠、防尘设施;食品加工场所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等。从业人员持健康合格证上岗;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饰物;操作前手部清洗消毒。所有餐饮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五病”调离规定,健全相关制度记录。

  6、严把添加剂使用关。餐饮单位要认真落实食品添加剂管理四项制度和“五专二公开”制度,严把添加剂采购、贮存、使用关;要加强对餐厨废弃油脂的管理,建立并执行食品原料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不得购买、使用非食用油脂和非正规渠道来源的食用油。所有餐饮单位必须持证经营,各区市对无证经营餐饮单位应坚决取缔、停业。[page]

  消费者就餐要选择质量诚信的餐饮单位

  1、选择持证和信誉度高的单位就餐。外出就餐要选择有《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到食品监督信誉度B级以上或食品监督公示“笑脸”的餐饮单位用餐。不在街边无证摊点用餐。

  2、掌握饮食安全知识。消费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用餐时注意辨别食物感官性状是否异常,如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异物或异味,口感是否正常。要注意科学饮食,荤素搭配,不要暴饮暴食。

  3、发现餐饮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投诉。投诉时应按规定保存好可疑食品、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发生呕吐、腹泻,要及时就诊,并应留存样品、保存好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以便有关部门调查取证,为消费者维权。

  严格查处餐饮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对餐饮市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各区市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食物中毒隐患,不符合餐饮加工要求的单位,严格依法查处。市民在餐饮环节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投诉举报,将依法予以处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浴池是否担责得看其有无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比如地面防滑措施、警示标志等。若浴池有过错,需赔偿顾客医疗费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手指工伤骨折先去做工伤认定,确定是工伤。之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根据鉴定结果,向单位主张
对方可能发现了直接开车离去,应该立即报警,通过警察来处理对方肇事逃逸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这得看孩子年龄。若孩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可要求宠物店退款退猫。要是限制民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先别着急,可通过她的亲友打听下落,看看她是否去了熟悉的人那里。尝试通过她常用社交软件留言表达关心,让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通常新生儿入户优先随父母。父亲是军人无本地户口、母亲户口在姥爷名下时,孩子一般先考虑随母入户。若想落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2分钟前
不补差价可能面临商家拒绝交付商品、要求解除合同等情况。若合同有约定补差价条款,不补可能构成违约,要承
你好,这种的建议谨慎一点,谨防被骗,刷流水等理由要求先汇款的一般都是骗子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