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或使用化妆品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13-06-13 10: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由于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不仅仅满足于家庭美容而走进美容院进行护肤、美容。对于美容机构内化妆品使用的投诉也日益增多,有的不太正规或者不讲诚信的美容机构除了擅长抬高本店使用的化妆品价格或者限制消...

  由于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不仅仅满足于家庭美容而走进美容院进行护肤、美容。对于美容机构内化妆品使用的投诉也日益增多,有的不太正规或者不讲诚信的美容机构除了擅长抬高本店使用的化妆品价格或者限制消费者自己携带使用化妆品以外,往往会在自己配制的化妆品上做文章,以降低成本。

  通常美容院等美容机构内使用的化妆品主要存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金属含量超标

  重金属元素主要是指在化妆品中含有的铅、汞、砷、等元素。化妆品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在消费者长期使用后,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尤其是一些增白类化妆品中,重金属仍然用来起漂白作用,极易导致使用者皮肤受损。

  (2)微生物指标超标

  国家对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明确规定,这种限制标准是强制性的。但是有的化妆品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就没有把好卫生关,并且存放环境也不合乎国家要求,导致细菌群落严重超标。

  (3)标签标识不规范

  按照《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能用标签》(GB5096.3-1995)等标准的要求,化妆品标识上应标注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执行产品标准号、生产和卫生许可证、净含量及使用说明等情况。而有些美容院对所经肖的商品没有经过严格的把关,甚至出现“三无”产品。

  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美容院片面追求美容效果而觖视了商品质量,一些美容院没有商品进出验收制度和专职的商品检验人员。对供货商的资质、卫生许可证、商品合格证等并不过问,商品进店后也不登库存账,不高商品领用台账,使得商品质量处于失控状态。有鉴于此,消费者在消费之前要注意:了解美容机构的各项条件,尽量选择信誉好的美容院;在签订美容合同时对于对方所提供的格式合同或者格式条款要认真过目;同时要求美容机构开具发票,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这就是索赔的证据

  另外,有些美容院为了节省成本,自己配制洗发水等用品,却不管这些产品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的影响。因为这些“内制”用品当中可能包含着一些对头发、皮肤都有刺激性的成分,甚至有些如发液、染发剂等含有铅、汞等有毒的地素,对于消费者健康的危害不亚于不合格厂家生产的低价劣质化妆品。当然,美容院对此是要承担责任、必须赔偿的。不过,为了避免这些损害,消费者应当尽可能选择信誉较好的美容发店。如果实在不放心,还可以带上自己购买的洗发、染发用品,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是健康有了保障。

消费维权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3948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在屈臣氏购买美津植秀化妆品
可以要求对方退款,协商不成可起诉法院
购买xx护肤品
这种细节的小事,很难用法律来维护,只能自己注意观察。防伪撕掉用来防止窜货这句话不太可信,应该是怕查出来他窜了货,或者是根本不是真货。假如你有这种疑问,可以要求退
买商住楼注意事项
一般买房可以通过中介来介绍 比较安全的 注意中介和对方的真实文件的审查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使用化妆品过敏
作为销售方,出售产品存有质量问题导致伤害发生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如何判断贩毒被捕案件?
   要看具体案情决定;
未成年充了5000,现在成年了可以退吗
未成年充值退款问题,常见处理方式包括:联系平台客服申请退款、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等。选择方式时,需考虑证据充分性、退款金额大小、维权成本等因素。若证据不足或金额较小
你好,咨询一下,家长村里的海边承包权,村里可以签合同吗?合法吗?
签订海边承包权合同,常见处理方式包括自行协商签订或通过律师协助。自行签订需充分了解法律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完整合法;律师协助则能更专业地保障双方权益,避免潜在风险
你好私人老板没签合同因拒绝加班被开除不给结算工资可不可以仲裁
针对此情况,你可以选择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直接提起劳动仲裁。投诉较为简便,但效果可能有限;劳动仲裁程序相对复杂,但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能更好保障你的权益。
邮政外包人员,端午节没有加班费,还要上班合法吗
不合法。若公司未支付加班费,可先与公司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问题仍未解决,可依法提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