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假冒伪劣产品 八成网友支持“山寨”转正(一)

更新时间:2019-08-29 06: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规范引导山寨产品提升品牌,走模仿开发创新之路。对于山寨一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市人大代表奚蓉认为不合适。人大代表、副市长闫小培表示,会建议市长去掉山寨二字。山寨这个词,在罗湖代表团第二讨论组引起了热议。人大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规范引导“山寨”产品提升品牌,走模仿开发创新之路。对于“山寨”一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市人大代表奚蓉认为不合适。人大代表、副市长闫小培表示,会建议市长去掉“山寨”二字。

  “山寨”这个词,在罗湖代表团第二讨论组引起了热议。人大代表奚蓉说,当天看到报纸说“‘山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她发现大部分市民和网民认为山寨产品是正常的,但在法律上,山寨产品争议很大,部分山寨产品的模仿行为可能涉及侵权。

  奚蓉说,据她了解,即使采用了专利技术,在外观形态上模仿了,也属于侵权。大部分代表同意奚蓉的看法,认为“山寨”这个词民间可以提,但政府文件不能提,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奚蓉补充说,政府可以规范、引导这些企业,工作报告应该尽量避免用这些词汇。因为写入了报告,给人的感觉就是政府不反对。

  她打比方说,担心今后因山寨产品引起法律纠纷,涉嫌侵权的企业拿着政府工作报告到法院说“政府对这种行为是认可的”。“山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际上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有些人会解读成“深圳市政府公开支持抄袭剽窃”。因此,她建议去掉这个词。而且人大代表也不同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走模仿开发创新之路”,说开发创新可以,说参考可以,但是不能模仿,模仿也可能侵权。

  谈到“山寨”问题,闫小培在发言时表示,散会后将会跟许宗衡建议把这个词拿掉。既然是有争议的,出现在政府的报告中起码是不严谨的,而且拿掉后不影响工作报告的内容。

  提案人回应

  山寨产业并不代表假冒伪劣

  对于将“山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人大代表认为不合适。提出《关于引导“山寨产业”战略转型的提案》的深圳市政协常委、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对此回应称,这些代表并不真正了解山寨产业。山寨产业并不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虽然山寨产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但相当一部分山寨产品的核心技术是合法引进,同时在附加功能上有自主创新的东西,模仿和假冒并不是一个概念。

  乐正解释说,“山寨机”是自主创新的初级产品,国内绝大部分知名品牌都是靠“山寨”起家的,对山寨产品应该一分为二,不能一棒子打倒。政府报告中出现“规范引导山寨产品提升品牌,转型升级,走模仿开发创新的路径”,乐正认为没有任何问题,这是政府经过多次论证后的严谨表述。[page]

  乐正透露,早在许市长来市政协征求意见时,他就提出了此建议。以前市长也征求过很多人的意见,开了多次调研会,最后才引起了市长重视,将“引导山寨产品”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也表明政府对“山寨”产品开始重视。

  “报告中是说要规范和引导,也就是将那些存在侵权问题的山寨企业引导到合法的道路上,走自主创新之路。”乐正称,如果山寨产品合法了,也就不存在侵权等问题,更不存在鼓励假冒伪劣。之所以强调山寨产业,其实也是因为政府过于关注特大型龙头企业,对这些草根的中小企业关注不够。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应该给予中小企业各种政策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做大做强。

  网上调查

  八成网友支持“山寨”转正

  “山寨”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消息昨日上传网络后,引发强烈关注。有网友以“‘山寨’转正,利大还是弊大”为题展开调查,截至昨晚9时30分,在接受调查的网友中,超过八成的网友认为“山寨”应该转正,一成六的网友认为不该转正。而在“你觉得什么样的‘山寨’才能转正”问题中,六成网友认为,所有“山寨厂”应该一起转正,统一走上正规市场,接受检验,优胜劣汰。但也有四成网友认为,“山寨厂”转正要有所选择,只让那些有创新能力,有发展潜力的“山寨厂”转正。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假冒产地假冒伪劣产品决定书
假冒伪劣商品是指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产品。
进口的假冒假冒伪劣产品如何定罪
犯罪分子若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假冒伪劣产品量刑标准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如下: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