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并购”是否被夸大

更新时间:2014-09-22 10: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国家经济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人们对国内企业陷入外资恶意并购圈套的担心是必然的。然而,在纷纷扰扰的争论中,人们能否理性和冷静地思考一下:外资并购能和恶意并购划上等号吗?外资在国内一些行业的并购步...

  在国家经济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人们对国内企业陷入外资“恶意并购”圈套的担心是必然的。然而,在纷纷扰扰的争论中,人们能否理性和冷静地思考一下:“外资并购”能和“恶意并购”划上等号吗?外资在国内一些行业的并购步伐是否真的威胁着国家利益、经济安全?外资垄断性并购是否真的已经来临?“恶意并购”是否有被夸大之嫌?

  “恶意并购”是一个兼并收购活动上的法律用语,跟“善意收购”相对立。恶意并购的危害在于利用垄断地位,损害同类竞争者的利益,甚至消灭竞争。垄断如果达到限制甚至是消灭了竞争,将损害公平竞争秩序,小则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大则直接危害国家安全。在成熟资本市场,“恶意并购”非常多,而且很正常。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外资收购并不是特别密集,在某些行业过去两年远胜现在,比如啤酒业。之所以一石击起千层浪,主要原因是如今并购对象转变为能吸引公众眼球的上市公司。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我国外商投资政策问题的专业人员,商务部高级研究员马宇给人们指出了另外一条思考线索。他认为,“恶意收购”或“善意收购”,本来只是企业并购的方式而已,都是企业股权交易的商业操作模式,并没有“好”与“坏”的道德判断在内,更非法律判断。但近期我国爆炒的外资“恶意并购”中国企业的事件,却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道德判断。舆论说的“宝洁除上海沙宣是合资企业,其余9家已全部独资”、“欧莱雅只用50天就整合了中国品牌‘小护士’”等事实不过是企业平常的商业运作,且都是在我国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不能与恶意并购、垄断挂上钩。而媒体密集报道的工程机械案例,例如凯雷收购徐工,卡特彼勒收购山工、柳工、厦工等,并没有从行业和专业的角度去分析,缺乏基本的行业数据,尤其是对判断是否垄断最为重要的市场结构数据更是没有提及。假如没有事实证据,我们指责的外资“恶意并购”,不过是臆测。马宇指出,因为一些媒体的指责或无根据的推测就对“外资并购”予以否决甚至动辄就抛出“恶意并购”,反而会带来不良后果,起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投资者(不仅是外商)对我国法律政策权威性和稳定性的信心。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恶意”两个字太抢眼了,有夸大之嫌。如果大家都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中、外企业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它的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它的一切行为都是朝这个目标发展,也包括并购行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张春教授则认为,所谓“恶意并购”在国内国外都存在,而且不限外资内资。因此要彻底解决垄断性并购导致的负面影响,不能只是针对跨国公司,而是要从制度上系统地反对所有“恶意并购”。他认为对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并购行为要有一个客观认识,不能太情绪化。那些指责外国企业“掠夺性并购”的说法有点夸大其词了,只要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价市场,而且每一方都有足够的力量去参与竞价购买,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行业领导者”,是否涉嫌虚假宣传
要结合广告具体分析,只一句话是不可认定的
恶意诋毁我,夸大事实
您好,我们一会联系您哈。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某公司虚假夸大诱导加盟商,该怎么起诉
退加盟费,1.首先 特许经营是特许者将自己拥有的商标、商号、产品、专利或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统一的业务模
现被安排每天工作10小时,合法吗?
您好,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处理
反诈骗中心打电话给银行卡冻结
你好,要看具体原因才能确定的哦
本人为执行人,下一步该怎么办?
你好,可以依法进行拍卖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