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性质研究

更新时间:2014-09-25 10: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死亡赔偿金,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都有规定,但各种规定称呼不一,赔偿标准及数额也差异很大。由于对其性质立法上规定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对死亡赔偿金的归属产生很大争议。对此,本文...

  死亡赔偿金,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都有规定,但各种规定称呼不一,赔偿标准及数额也差异很大。由于对其性质立法上规定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对死亡赔偿金的归属产生很大争议。对此,本文列举了不同时期相关法律法规对死亡赔偿金的不同规定,对死亡赔偿金是精神损失还是物质损失、是不是死者的夫妻共同财产、是不是个人的合法收入、是不是公民的遗产、是否应该清偿死者债务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处理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金”的规定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2、《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七条第(三)项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

  3、《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第十一款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5、《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可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6、《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已废止)第三十七条规定:死亡补偿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十年。对不满十六周岁的,年龄每小一岁减少一年;对七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均不少于五年。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因触电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八)死亡补偿费:按照当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二十年。对七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少计一年,但补偿年限最低不少于十年。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四规定:死亡赔偿范围和计算公式(一)收入损失。提指根据死者生前的综合收入水平计算的收入损失。收入损失=(年收入-年个人生活费)×死亡时起至退休的年数+退休收入×10 死者年个人生活费占年收入的25%-30%。(三)安抚费。是指对死者遗属的精神损失所给予的补偿。

  由上述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不难看出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金规定用语混乱,含义不同,标准不一,且明显冲突。对死亡赔偿金有称为 “死亡赔偿金”的,有称为“死亡补偿费”的,有称为“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有为“收入损失和安抚费”的,有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等等,以致造成理解和法律的混乱,立法机关有必要对此问题以立法解释进行规范。

  二、死亡赔偿金是不是精神损害抚慰金

  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亲属财产利益损失的补偿,还是对死者亲属的精神抚慰,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呢?以前的各种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无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将死亡赔偿金明确为精神损害抚慰金,但稍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后一个解释否定了死亡赔偿金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规定。应该说《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死亡赔偿金是对受害人亲属财产损失利益的补偿,明确排除了死亡赔偿金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性质,这一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中相关规定接轨,从而给侵害生命权给受害人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精神抚慰开创空间,是对生命权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死者亲属精神的慰藉。《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亲属所受财产利益损失的补偿,是“一种不考虑具体受害人个人财产损失的差额,而是从损害赔偿的社会妥当性和社会公正性出发,为损害确定固定标准”的补偿,应属于物质损失的范畴。

  三、死亡补偿金是不是死者的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如果符合《婚姻法》第17条、《婚姻法解释(二)》第11条规定,归夫妻共同所有。上述法律规定表明:第一,夫妻共同财产取得的法律前提是双方之间存在婚姻法律关系。受害人在死亡时,其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已自然解除,所以因受害人死亡为前提的死亡补偿金当然不是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所得。第二,上述法律规定已经通过列举方式明确表示死亡补偿金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婚姻法》第18条第2项规定,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属于夫妻一方财产。上述法律规定表明,因人身受到损害而取得的补偿费用属于个人所有,具有人身专属的性质。受害人的死亡事实导致了死亡补偿金的产生。虽然受害人因死亡而无法亲自受到补偿,但补偿金的人身专属性并不因此而改变。因此,死亡补偿金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四、死亡赔偿金是不是个人的合法收入

  有观点认为死亡赔偿金不属于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是死者因他人致害死亡后由加害人给其亲属所造成的物质性收入损失的一种补偿。但是,根据 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1条规定,死亡赔偿金属于物质损失赔偿金,是受害人因死亡而导致未来收入损失,也就是逸失利益,是对受害人预期获得收入的补偿,自然而然是受害人收入的一部份。只是这种收入所得,是法律强行规定的,用于保护死者利益,而不是死者通过个人的努力得到或必须要死者亲自占有、使用、处分的收入所得。因此,认定死亡赔偿金不属于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理由的依据并不充分,应当将其归入公民的合法收入范围。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059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1.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物质损失而非精神损失,这一点已经不存在争议。 2。死亡赔偿金应当属于死者的遗产,既然是遗产,可以用来偿还死者生前的债务,这个问题现在理论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死亡赔偿相关法律
你好,你是不是问侵权责任法?
医疗事故应赔偿哪些
医疗事故应赔偿哪些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
医疗损害的举证责任能咋样分配
医疗损害举证责任由患者或医疗机构承担。患者需证明医疗机构有过错,若证据充分可选择此方式。若医疗机构存在违反诊疗规范等情形,法律会推定其有过错,此时医疗机构需承担
车祸又碰到医疗事故怎么赔
车祸又碰到医疗事故怎么赔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
您好。我在医院做了胃镜导致过敏寻麻疹可以找医院赔偿吗
您好,可协商或人民调解处理。协商时,双方应在专门场所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确定赔付金额;人民调解则适用于分歧大或索赔高的情况,通过第三方调解达成和解。
医疗损害赔偿的具体准则是什么
医疗损害赔偿依过错和推定过错定责。具体操作包括:1、确定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行为;2、若医疗机构隐匿或拒绝提供病历资料,则推定其有过错;3、根据过错
医院事故赔偿金医生怎么赔
医院事故赔偿金医生怎么赔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
医疗事故责任范围是怎么定的?
医疗事故责任依医疗过失和后果定。具体处理方式:1.协商,双方达成一致解决;2.调解,请第三方协助处理;3.鉴定,专家判定责任程度;4.诉讼,法院裁决。根据情况选
在医院做了无痛人流,没给流干净,二次进行了宫腔镜手术还是没留干净,这属于医疗事故吗
针对您的情况,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与医院协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提起民事诉讼。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式。如对医院的处理结果不满意,可申请医疗事故鉴
我家是水痘临床诊断脑炎结果没出来就怀疑我家是视神经炎过度治疗我觉得我家只是普通的水痘
如果您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收集并保存好所有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如病历、诊断报告、医疗费用清单等。其次,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或者
北京地区医疗事故鉴定法律规定有哪些要求?
法律分析: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