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人身死亡赔偿范围

更新时间:2012-12-26 18: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工伤死亡赔偿如下,有工伤社保由社保基金支付,企业不需要再额外支付。(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

  工伤死亡赔偿如下,有工伤社保由社保基金支付,企业不需要再额外支付。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其他问题:

  1、首先需要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这是获得赔偿的前提;

  2、认定工伤后计算赔偿数额;

  3、如果加工厂仍不赔偿,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请求,由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

  4、裁决双方当事人不服裁决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进入两审终审的诉讼程序。

  5、无论仲裁委还是人民法院,计算赔偿数额时都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之规定。

  延伸阅读:人身损害死亡赔偿金标准

  相关法律知识:

  人身损害死亡赔偿金标准计算方法:

  依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死亡赔偿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注: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统筹地区是指直辖市和设区的市)。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行政部门规定;[page]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工伤保险基金的问题,小编向您推荐:

人身损害死亡赔偿

人身损害死亡赔偿金如何分配

人身损害死亡赔偿金的数额计算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工伤死亡赔偿范围
一般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
人身伤亡赔偿
要看伤亡的具体情况,还要看医疗费、户籍等因素的具体情况,建议由本人当面咨询
意外死亡的人身赔偿
公司只会给非因公死亡的补偿金。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退休职工 工伤以外的人身伤亡赔偿
要看老人的死与村委会是否有关系。
儿童车祸死亡赔偿标准
儿童车祸死亡赔偿标准
人身损害死亡赔偿
死亡赔偿权利人有哪些
死亡赔偿权利人有哪些
人身损害死亡赔偿
请问如果我骑着电瓶车逆行,谁是谁的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报警之后,交警到现场进行勘测调查之后会根据事故双方的行为对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分为全责、主次责和同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如何赔偿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如何赔偿
人身损害死亡赔偿
当时和别人打架,报警觉得没事就散了
你好,及时报警,让对方赔偿医疗费
二人打架,三人打我一人
报警并验伤,追究责任和赔偿
你好,两岁小孩子被一个五岁小朋友跑过来撞了导致手肘骨折,在育婴店里面的公共玩耍区
关于小孩子玩耍受伤应该谁承担责任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案例来推断,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