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侵权行为及其连带责任

更新时间:2019-06-02 15: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中国大陆民法关于共同侵权行为及其连带责任的规定,是规定在《民法通则》第130条。这个条文的内容是: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简明、准确,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如果要找毛病的话,就是规定得太简单了,没有规定具体的规则,也

  中国大陆民法关于共同侵权行为及其连带责任的规定,是规定在《民法通则》第130条。这个条文的内容是:“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简明、准确,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如果要找毛病的话,就是规定得太简单了,没有规定具体的规则,也没有规定共同危险行为。正是由于这三个条文的规定,就在本来简单明了的《民法通则》关于共同侵权行为及其连带责任的问题上,极大的复杂化了。其主要引起的问题是:

  第一,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属性的界定应当选择哪种立场?究竟选择主观主义还是客观主义的立场?如果选择客观主义的立场,应当用什么标准确定?

  对此,《民法通则》在第130条中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一直坚持的是主观主义立场,即数人共同致人损害,只有具备共同过错的要件,才能构成共同侵权行为。

  第二,对于共同侵权行为的类型,应当怎样界定?在共同侵权行为与无过错联系的共同加害行为之间,是不是还有必要规定第三种侵权行为的形态?如果需要规定这样的侵权责任形态,应当怎样确定它的构成要件和责任形态?

  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释在共同侵权行为与无过错联系的共同加害行为之间,增加了一个视为共同侵权行为,或者叫做准共同侵权行为。这种做法是不是妥当?对于共同侵权行为的类型究竟应当作出怎样的规定?

  第三,共同危险行为及其责任的规定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免除共同危险行为人之一责任的条件应当怎样规定?现在的司法解释规定是否可行?

  对于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释采取的立场是“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在一般的立场上,认为共同危险行为本来就不是共同侵权行为,在所有的共同危险行为人之间,其实只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加害人,责令全体共同危险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本来就是因为无法证明真正的加害人,同时真正加害人又确实存在于他们之间,只是由于为了保护受害人赔偿权利的实现,才不得已作了连带责任的推定。

  第四,连带责任的规则应当怎样确定?上述司法解释第5条规定的规则是否可行?

  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释关于连带责任的规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改变了连带责任的基本规则,受害人对于共同加害人必须同时起诉,否则就视为原告对不起诉的共同加害人赔偿权利的放弃,因此不得主张对他们所应承担的责任份额。

编辑推荐:

共同侵权行为

共同侵权行为

共同侵权的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共同侵权行为是要承担连带责任吗?
侵权责任认定需要根据行为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比如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共同侵权承担责任法律规定
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共同侵权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认定需要根据行为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比如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律师解答动态
这种操作风险很大,以购车名义贷款却做与购车不符的事,可能构成骗贷,要承担法律责任。建议拒绝这种包装行
如果手机店向人民法院起诉,判决后未履行义务的,相关案件会上征信。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退伍补助情况要看具体政策。一般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退伍安置费等。你可去相关地方了解当地对退伍军人的政策
你好,你咨询的是劳动就是还是忙什么呢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5分钟前
您好,学校一般会暂存,建议联系户籍所在地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备案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6分钟前
监视居住期间得遵守规定,别再犯事儿,比如要在指定居所待着,传讯时及时到案等。建议积极配合调查,如实交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