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返还方式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8-04-27 11:2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对于不当得利的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比如坐车的时候捡到了别人的钱包,不归还,对这个财产就属于不当得利,简言之,就是没有合法根据获得的财产。不当的历史需要发还的,那么,不当得利返还方式有哪些呢?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不当得利返还的方式

  1、返还原物:即当原物尚存时,应返还原物

  2、价额偿还:

  关于价额的计算方法,通说认为,当受益人所受利益为劳务时,其价额为劳务的通常报酬;当原物因附合而丧失所有权时,应以因附合对于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为标准;当原物因他人侵权而灭失时,应以受益人所得赔偿额为限;当原物被消耗时,应以消耗时的市场价格为准。

  二、不当得利之债的返还范围

  不当得利之债一经成立,当事人间即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受害人有权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受益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在受益人死亡的情况下,可依继承法的规定,由其继承人负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

  受益人返还利益的范围受他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影响,具体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受益人为善意,即在取得利益不知道没有合法依据,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尚存的部分即现存利益为限;如利益已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所谓现存利益不限于原物的固有形态,如形态改变,其财产价值仍然存在或者可以代偿,仍然属于现存利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当得利制度不以补偿受害人损失为目的,只以受益人返还其所取得的不当利益为目的。对于善意的受益人给予一定的保护,故缩小返还范围,存在多少利益,返还多少利益,利益不复存在,就不再返还。

  2、受益人为恶意,即在取得利益时明知没有合法依据,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存在,其返还义务也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受益人明知其取得的利益没有合法依据,却仍然置受害人的合法利益不顾,法律对此没有加以特别保护的必要,因此应让他负返还全部利益的义务。

  3、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后为恶意,其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准。

  三、不当得利的特征

  1、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2、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3、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不当得利返还方式有原物返还和价额偿还两种方式。受益人返还利益的范围受他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影响,如果是善意的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尚存的部分即现存利益为限;如利益已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什么是不当得利
婚姻法第十七条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应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范围作出了规定,即夫妻在婚姻关系存 《婚姻法》 《婚姻法》 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收入及各种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补贴; (2)生产、经营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因继承遗产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对于继承遗产的所得,指的是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是对财产的实际占有。即使婚姻关系终止前并未实际占有,但只要继承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继承的财产也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6)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7)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8)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应得部分夫妻共有。 你的第一个问题 没明白 你想表述的意思
不当得利追返 谢谢
到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准备诉状和证据材料,是否请律师由您自己决定。
律师解答动态
监视居住期间得遵守规定,别再犯事儿,比如要在指定居所待着,传讯时及时到案等。建议积极配合调查,如实交
您好,可以向交警部门或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申请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遇到这种情况,可先保留他人造谣、侮辱辱骂的证据,像聊天记录、录音、视频等。之后可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
看金额,看具体情节,什么情况?他欺诈么?
这个保证,这个什么情况,什么情况详细说说。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6分钟前
您好,建议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投诉
企业已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但经营活动中涉及甲缩醛等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需在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7分钟前
这属于侵犯名誉权行为。可以先联系快手平台,要求其删除相关侵权内容。若快手未及时处理,可保留好证据,比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