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更新时间:2019-06-04 00:4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及构成要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指民事主体的人身权遭受不法侵害时,对其非财产上损害给予金钱赔偿的法律制度。它是民法中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各国的立法来看,精神损害赔偿通常只针对自然人的人身权受到侵害的情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内部结构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的客体是人身权,主要是指人格权(当然也包括身份权)。而自然人的人格权以其存在方式为标准,可分为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前者依托于自然人的物质实体,是自然人对于其物质性人格要素的不转让性支配权,如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等;后者以观念的形态存在,是自然人对于其精神性人格要素的不转让性支配权,如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由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的客体内部存在上述两种分类,因此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本身的内部结构也必然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等物质性人格权的非财产损害赔偿,二是对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物质性人格权受到侵害时,会造成财产上的损害和精神上的痛苦,前者依财产损害赔偿制度救济,而后者则依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救济;精神性人格权受到侵害时,一般也会造成财产上的损害和精神上的痛苦,如果造成了,其救济方式同物质性人格权受侵害时一致,如果没有造成财产损害和精神痛苦,而仅是其精神利益受到了一定损失,受侵害方仍可以其它损害救济制度维护其利益(通过追究侵害人其它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方式解决,如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

推荐阅读:

精神损害的理论依据

关于精神精神损害的理论依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067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论述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
我国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你好,民事侵权的赔偿范围理论上来说是可以你们自行约定的。在实践当中一般侵权的,只要对方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及可。对方把你打了,你可以请求对方赔偿你。医疗费,误工费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否具有法律和现实意义?
1、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向该经营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2、消费者在展销会、租
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什么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在交通事故索赔中,当事人应该在提出人身侵权赔偿的同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否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你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
医疗过失损害赔偿制度
你好:按损失赔偿
损害赔偿制度
欢迎来所来电免费咨询
购买宠物在微信上被骗,还能追回吗?
遇到网络诈骗问题,由于对方的行为涉嫌诈骗罪,建议到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举报诈骗行为或者拨打110及到当地派出所报警。在报案之后,公安部门会收集网上的信息,然后锁
精神损害赔偿鉴定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鉴定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请问酒驾暂扣驾照6个月的时间是从被抓日开始还是交罚款日开始
酒驾暂扣驾驶证六个月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有关当事人正式做出予以暂扣驾驶证处罚决定的当日起计算,往后算六个月即可取证。法律依据:《中
工伤确认停工留薪期后,是否还需要每月向单位提供病假条
您好,按照有关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抢救或治疗后,应及时将工伤医疗服务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报送给所在单位,申请停工留薪和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协议医疗机构出具的
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游戏代练被骗钱
报警处理游戏代练被骗钱时,首先确保在案发地或居住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其次,提供详细的被骗经过和收集的证据。同时,保持电话畅通,以便警方随时联系。此外,配合警方调查
别人用我的手机号和家庭地址在网上购买侮辱人格的物品寄到我家请问是否构成侵权
构成侵权时,可报警或提起民事诉讼。选择报警可迅速制止侵权行为,提起民事诉讼则可追求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户口籍贯如何变更户籍地址
变更户籍地址的具体操作因迁移原因而异。购房迁移需提供房产证等相关证明;投靠亲属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工作调动需提供工作证明和单位意见。申请时,需前往原户籍所在地和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