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乐律师亲办案例
让新业态劳动者不再“困在系统里”
来源:方乐律师
发布时间:2021-03-29
浏览量:154

只有为新业态劳动者撑起权益的法律“保护伞”,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提案,聚焦“困在系统里”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引发持续热议。针对如何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要补齐法律短板,给新业态劳动者明确的“法律身份”,让他们维权有据可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网约工、快递小哥和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与日俱增,成为我国劳动力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我国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业态劳动者约有8400万人,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1%。如何切实依法保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让他们不再“困在系统里”,不仅关乎这类群体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和社会公平正义。

  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建议补齐法律短板,可谓切中了问题的要害。与传统劳动关系下的劳动者相比,这些新业态因传统的劳动法律法规无法将其包容在内,致使其劳动权益的依法保护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绝大多数新业态劳动者在多数情形下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从而造成他们在维护自身劳动权益方面,处于“于法无据”的尴尬境地。

  也就是说,尽管我国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但基于传统劳动关系下的法律体系,还不能把新业态劳动者纳入权益保护的范畴。根据我国现行劳动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只有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才能与传统劳动者同等享受相关法定权益。由于新业态劳动者一般都是按照从业次数或者业务量来领取劳动报酬,互联网平台企业对其多不保障固定工资,且平台企业只是收集发布业务信息,并不直接经营实体业务,显然不能直接把这些新业态从业者与平台企业的关系认定为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由此导致后者在遭遇权益损害后不能像传统劳动者那样享受到应有权益。

  依法保护包括新业态在内的所有劳动者权益,是一个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法律的不完善,不仅让新业态劳动者维权处于事实上的弱势地位,也让劳动仲裁部门和司法机关在处理涉及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纠纷时,面临上位法不完善的尴尬。司法实践中,不少法院为保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只得适用法律效力较低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如此,不仅导致适用法律和统一执法的难度较大,也让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依法保护效果不彰。因此,完善法律,让法律与时俱进,适应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实际需要,具有现实针对性、紧迫性。

  目前,依法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已成共识,不少地方已通过地方立法,着手解决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法律短板问题,司法也在一些案例中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在国家层面建立起保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立法部门顺势而为,加快补齐法律短板,让新业态劳动者不再“困在系统里”。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由方乐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方乐律师咨询。
方乐律师主办律师
帮助过24286好评数252
  • 服务态度好
  • 咨询解答快
LAWYER INFORMATION
律师信息
  • 律师姓名:
    方乐
  • 执业律所:
    湖北尊而光(上海)律师事务所
  • 职  务:
    主办律师
  • 执业证号:
    13101*********663
CONTACT ME
联系本人
  • 服务地区:
    上海-上海
  • 地  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