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胜律师亲办案例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贿与介绍贿赂罪
来源:张志胜律师
发布时间:2013-10-28
浏览量:1570

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同样可以构成受贿罪,本案中的姜某即为此种情形;只不过,一般需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串通、共谋。
基本案情
姜某,北京人,案发前为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职员;徐某,原北京某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结算中心副主任。2002年,二人共谋:利用徐某担任结算中心副主任的便利,通过请托人马某将其任职公司人民币2亿存入北京某银行;马某给与姜某、徐某贿赂人民币400万元,姜某分得100万元。之后,马某通过伪造凭证手段,从银行骗取1亿元人民币。
北京市检察院以受贿罪向法院提起公诉,一审法院判处徐某、姜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财产并继续追缴赃款。二人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律师说法
1、受贿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该罪构成主体系特殊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为故意;侵害客体为国家机关的声誉及工作人员的廉洁性;客观方面为:利用职务便利,索取贿赂或非法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利。索贿者,无需为他人谋利即构成此罪。
2、受贿罪构成的特殊规定。经济受贿(刑法385条),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收受回扣、手续费等,以受贿论;斡旋贿赂(刑法第388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条件或便利,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受贿论。一般馈赠、工作报酬以及数额小于5000元并无严重情节者,不构成受贿罪。共同受贿,定罪数额按总体数额论,不能分列。
3、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客体是国家机关声誉及工作人员的廉洁性;客观方面是介绍贿赂,情节严重。与受贿罪共犯的区别是:行为人本身并没有受贿的故意,只是介绍;介绍行为也不构成受贿罪共同行为、必要行为。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5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8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以上内容由张志胜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张志胜律师咨询。
张志胜律师主任律师
帮助过29好评数0
朝阳区
LAWYER INFORMATION
律师信息
  • 律师姓名:
    张志胜
  • 执业律所:
    北京商理律师事务所
  • 职  务:
    主任律师
  • 执业证号:
    11101*********191
CONTACT ME
联系本人
  • 服务地区:
    北京-北京
  • 地  址: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