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会敏律师亲办案例
5月1日起,打官司再撒谎,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来源:江会敏律师
发布时间:2020-05-17
浏览量:727

对于案件的客观事实,在新证据规则下若再想“虚假陈述”,面临的处罚可能是难以想象的,一旦被查实,你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甚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条索引

第六十三条 当事人应当就案件事实作真实、完整的陈述。当事人的陈述与此前陈述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并结合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证据和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审查认定。当事人故意作虚假陈述妨碍人民法院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法释〔2019〕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一、当事人举证    第一条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解读:法释〔2015〕8号确定立案登记制,虽然在该司法解释第六条明确规定了立案应提供与诉请相关的证据材料,但未规定被告提起反诉应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本条款系对立案登记的补充。
  第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解读:本条将加大法官的释明义务,对于当事人未能在举证期限内完成举证,可能将承担的法律后果,以及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条件,即只能因客观原因不能收集证据,才能由法院调查收集。


这里所指的客观原因:主要可掌握为下列情形:

①主要证据材料掌握在对方当事人手中,申请人无法收集,且该证据影响对主要案件事实认定的。


②证人确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作证,且该证人证言对查明案件事实具有重要影响的。

③当事人无文化或文化程度低,没有调查取证能力或者无经济能力聘请代理人调查取证的。

④其他影响申请人调查取证的客观情形的。

但这里所指的客观原因,应当排除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事人怠于收集证据。

②当事人隐匿已收集到的证据。



  第三条  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解读:该条款系原司法解释的第八条第一款、第七十四条合并而成,


自认是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事实的承认。自认有如下特征:(1)自认必须发生在诉讼过程中。只有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自认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当事人诉讼外的承认应当比照一般的证据进行正常的举证和质证,不能成为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法定事由;(2)自认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的承认;(3)自认须是明确表示的;(4)自认须有合法性。诉讼中的自认有如下效力:(1)免除事实主张的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2)对自认的一方当事人具有拘束力;(3)对法院具有拘束力。  

  第四条  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其仍然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  


解读:本条是原第八条第二款修改而成,是讲拟制的自认,又称默示自认,指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陈述的案件事实的默认。默示自认与自认产生相同的法律后果。默示自认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既未表示承认也未表示否认;(2)必须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后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  



  第五条  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当事人在场对诉讼代理人的自认明确否认的,不视为自认。  解读:本条系原第八条第三款修改而成,所讲的诉讼代理人在诉讼中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的承认,根据承认的范围和承认的条件可以分为两类:(1)代理人诉讼过程中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的承认视为当事人自己的承认,但对案件主要事实的承认能够直接导致对方诉讼请求也被承认的情形应加以禁止和限制,非经特别授权的除外;(2)代理人的承认超出了其代理的权限范围,但当事人在场未做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自己的承认。
  第六条  普通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的自认,对作出自认的当事人发生效力。    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自认而其他共同诉讼人予以否认的,不发生自认的效力。其他共同诉讼人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仍然不明确表示意见的,视为全体共同诉讼人的自认。 解读:本条系增加的内容,所谓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2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 的经当事人同意而进行的共同诉讼。普通共同诉讼的当事人只对自己的自认发生效力,对其他当事人不发生效力。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须作为一个案件合并审理的共同诉讼。共同诉讼中一人自认的法律后果,可能会影响其他共同诉讼参与人,其他诉讼参与人除明确表示反对外,可能会产生默认的法律后果。   第七条  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有所限制或者附加条件予以承认的,由人民法院综合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构成自认。  解读:本条为新增内容,对于附条件的承认对己方不利的事实,不能当然产生自认的法律后果,人民法院仍然要根据案件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自认。
  第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事实,不适用有关自认的规定。    自认的事实与已经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  解读:本条为新增内容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销自认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一)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的;  (二)自认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的。  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撤销自认的,应当作出口头或者书面裁定。  解读:本条系原第八条第四款修改而成,人民法院确认当事人自认无效时,应当审查和掌握以下三个条件:(1)自认是当事人在受胁迫和重大误解情形下作出的;(2)当事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受胁迫和重大误解的事实;(3)当事人的自认必须与案件中已经形成的事实不相符合。

  第十条  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    (一)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    (二)众所周知的事实;    (三)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    (七)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前款第二项至第五项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除外;第六项、第七项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解读:本条讲述的是免证事由,原第九条修改而成,增加了根据第(三)项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该条款中“反驳”与“推翻”一词的区别。 

  第十一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解读:原第十条内容。


本条规定了当事人在提供证据材料时应当优先提供原件或原物。本条所称的“确有困难”,从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存的档案,当事人不易借出,提供原件有困难;二是原件、原物对另一方当事人不利,由另一方当事人在控制;三是原件、原物已经遗失或者毁损,要其提供原件、原物有困难。  


  第十二条 以动产作为证据的,应当将原物提交人民法院。原物不宜搬移或者不宜保存的,当事人可以提供复制品、影像资料或者其他替代品。    人民法院在收到当事人提交的动产或者替代品后,应当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到人民法院或者保存现场查验。  解读:本条系新增内容。具有财产属性物证(动产)的提交方式,以及查验方式。
  第十三条  当事人以不动产作为证据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该不动产的影像资料。    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应当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进行查验。   解读:本条系新增内容。不动产作为证据时应如何举证,以及查验方式。  第十四条  电子数据包括下列信息、电子文件:
    (一)网页、博客、微博客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    (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三)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    (四)文档、图片、音频、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    (五)其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  解读:本条系新增内容,电子数据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增加的一种新的证据形式。2015年《民事诉讼法解释》对于电子数据的含义作了原则性、概括性规定,新司法解释详细规定了电子数据的范围。
  第十五条  当事人以视听资料作为证据的,应当提供存储该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    当事人以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应当提供原件。电子数据的制作者制作的与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来源于电子数据的打印件或其他可以显示、识别的输出介质,视为电子数据的原件。  解读:本条系新增内容,规定视听资料及电子数据的举证规则。

  第十六条  当事人提供的公文书证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该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涉及身份关系的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应当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解读:原司法解释第11条内容修改而成,规定的是域外证据的提交规则。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证据提交规则都有详细的要求和规定。   第十七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外文书证或者外文说明资料,应当附有中文译本。解读:原司法解释第12条修改而成。提供外文证据一定要提供翻译文本,特别说明,翻译不是自己随意翻译的,而是有资质的翻译机构进行翻译的。    第十八条 双方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据。    第十九条 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注明证据的名称、份数和页数以及收到的时间,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二、证据的调查收集和保全    第二十条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交书面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证据名称或者内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以及明确的线索。    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书证,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经核对无误的副本或者复制件。是副本或者复制件的,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来源和取证情况。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物证应当是原物。被调查人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品或者影像资料。提供复制品或者影像资料的,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取证情况。    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原始载体。    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提供复制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    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电子数据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可能需要鉴定的证据,应当遵守相关技术规范,确保证据不被污染。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申请证据保全的,申请书应当载明需要保全的证据的基本情况、申请保全的理由以及采取何种保全措施等内容。    当事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申请证据保全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出。    法律、司法解释对诉前证据保全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采取查封、扣押等限制保全标的物使用、流通等保全措施,或者保全可能对证据持有人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担保方式或者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保全措施对证据持有人的影响、保全标的物的价值、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争议的诉讼标的金额等因素综合确定。    第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进行证据保全,可以要求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到场。    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具体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录音、录像、复制、鉴定、勘验等方法进行证据保全,并制作笔录。    在符合证据保全目的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选择对证据持有人利益影响最小的保全措施。    第二十八条 申请证据保全错误造成财产损失,当事人请求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证据保全措施后,当事人向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将保全的证据及时移交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认为待证事实需要通过鉴定意见证明的,应当向当事人释明,并指定提出鉴定申请的期间。    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间内提出,并预交鉴定费用。逾期不提出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的,视为放弃申请。    对需要鉴定的待证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间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待证事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准许鉴定申请的,应当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当事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依职权委托鉴定的,可以在询问当事人的意见后,指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    人民法院在确定鉴定人后应当出具委托书,委托书中应当载明鉴定事项、鉴定范围、鉴定目的和鉴定期限。    第三十三条 鉴定开始之前,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签署承诺书。承诺书中应当载明鉴定人保证客观、公正、诚实地进行鉴定,保证出庭作证,如作虚假鉴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等内容。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退还鉴定费用,并根据情节,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对鉴定材料进行质证。未经质证的材料,不得作为鉴定的根据。    经人民法院准许,鉴定人可以调取证据、勘验物证和现场、询问当事人或者证人。    第三十五条  鉴定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期限内完成鉴定,并提交鉴定书。    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未按期提交鉴定书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另行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人民法院准许的,原鉴定人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拒不退还的,依照本规定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一)委托法院的名称;    (二)委托鉴定的内容、要求;    (三)鉴定材料;    (四)鉴定所依据的原理、方法;    (五)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六)鉴定意见;    (七)承诺书。    鉴定书应当由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并附鉴定人的相应资格证明。委托机构鉴定的,鉴定书应当由鉴定机构盖章,并由从事鉴定的人员签名。    第三十七条 人民法院收到鉴定书后,应当及时将副本送交当事人。    当事人对鉴定书的内容有异议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间内以书面方式提出。    对于当事人的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作出解释、说明或者补充。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鉴定人对当事人未提出异议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或者补充。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在收到鉴定人的书面答复后仍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通知有异议的当事人预交鉴定人出庭费用,并通知鉴定人出庭。有异议的当事人不预交鉴定人出庭费用的,视为放弃异议。    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意见均有异议的,分摊预交鉴定人出庭费用。    第三十九条  鉴定人出庭费用按照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标准计算,由败诉的当事人负担。因鉴定意见不明确或者有瑕疵需要鉴定人出庭的,出庭费用由其自行负担。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时已经确定鉴定人出庭费用包含在鉴定费用中的,不再通知当事人预交。    第四十条  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一)鉴定人不具备相应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存在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情形的,鉴定人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拒不退还的,依照本规定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对鉴定意见的瑕疵,可以通过补正、补充鉴定或者补充质证、重新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重新鉴定的申请。    重新鉴定的,原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四十一条 对于一方当事人就专门性问题自行委托有关机构或者人员出具的意见,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或者理由足以反驳并申请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第四十二条  鉴定意见被采信后,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撤销鉴定意见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退还鉴定费用,并可以根据情节,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鉴定人进行处罚。当事人主张鉴定人负担由此增加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人民法院采信鉴定意见后准许鉴定人撤销的,应当责令其退还鉴定费用。    第四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勘验前将勘验的时间和地点通知当事人。当事人不参加的,不影响勘验进行。    当事人可以就勘验事项向人民法院进行解释和说明,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注意勘验中的重要事项。    人民法院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应当制作笔录,记录勘验的时间、地点、勘验人、在场人、勘验的经过、结果,由勘验人、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对于绘制的现场图应当注明绘制的时间、方位、测绘人姓名、身份等内容。    第四十四条  摘录有关单位制作的与案件事实相关的文件、材料,应当注明出处,并加盖制作单位或者保管单位的印章,摘录人和其他调查人员应当在摘录件上签名或者盖章。    摘录文件、材料应当保持内容相应的完整性。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书证的,申请书应当载明所申请提交的书证名称或者内容、需要以该书证证明的事实及事实的重要性、对方当事人控制该书证的根据以及应当提交该书证的理由。    对方当事人否认控制书证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法律规定、习惯等因素,结合案件的事实、证据,对于书证是否在对方当事人控制之下的事实作出综合判断。    第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交书证的申请进行审查时,应当听取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必要时可以要求双方当事人提供证据、进行辩论。    当事人申请提交的书证不明确、书证对于待证事实的证明无必要、待证事实对于裁判结果无实质性影响、书证未在对方当事人控制之下或者不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七条情形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当事人申请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书证;理由不成立的,通知申请人。    第四十七条  下列情形,控制书证的当事人应当提交书证:    (一)控制书证的当事人在诉讼中曾经引用过的书证;    (二)为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制作的书证;    (三)对方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查阅、获取的书证;    (四)账簿、记账原始凭证;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提交书证的其他情形。    前款所列书证,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当事人或第三人的隐私,或者存在法律规定应当保密的情形的,提交后不得公开质证。    第四十八条  控制书证的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书证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书证内容为真实。    控制书证的当事人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对方当事人主张以该书证证明的事实为真实。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以上内容由江会敏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江会敏律师咨询。
江会敏律师主办律师
帮助过417好评数348
  • 服务态度好
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2305室
LAWYER INFORMATION
律师信息
  • 律师姓名:
    江会敏
  • 执业律所: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
  • 职  务:
    主办律师
  • 执业证号:
    13101*********530
CONTACT ME
联系本人
  • 服务地区:
    上海-上海
  • 地  址:
    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23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