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律师亲办案例
工程总承包(EPC)复合模式
来源:李辉律师
发布时间:2019-10-22
浏览量:595

一、“PPPEPC”模式的出现

PPP就是指公私合营关系,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机制,目前我国称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指为了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政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与私人组织(社会力量)以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特许经营协议为基础,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发挥双方优势,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由社会力量向公众提供市政公用产品与服务的方式,提高质量和供给效率,最终实现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PPPBOT原理相似,都是由使用者付费,但它更强调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全过程合作。广义的PPP模式包括建设-移交模式(BT)、移交-经营-移交模式(TOT)、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等PPP的衍生模式。PPP模式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项目选择、社会力量合作伙伴确定、组建项目公司、融资、建设、运行管理等过程。而EPC总承包模式就是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负责设计、采购、施工、质量、安全等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是当前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应用很广泛的承包模式。EPC总承包模式相比传统的承包方式,发挥和强调设计的主导作用,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环节的相互脱节和制约,促进各环节工作的衔接。EPC模式中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明确,方便追究相关责任。

PPPEPC”模式就是两者的复合模式,就是在PPP项目中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其中PPP为投融资模式,EPC为承发包模式,EPC对应的是PPP的项目建设部分,例如BOT项目中,EPC就是对应其中的“B”。在政府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背景下,两者结合,减轻了政府财政资金压力,优化了建设管理流程,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和工程质量,对项目实施和实现施工企业的需求均有积极作用。

  

二、“PPPEPC”模式的表现形式

我国当前的工程实践当中,“PPPEPC”模式表现形式分为三类:

1、普通社会投资人+EPC工程总承包。此种形式下,EPC工程总承

包单位一般不作为社会投资人身份参与到PP项目的建设中,EPC工程总承包单位需要项目公司成立后由项目公司另行公开采购,采购完成后再由EPC工程总承包单位就其自身资质情况合理承担或分包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内容。其特点在于仍需要进行两次公开采购,即分别采购社会投资人和EPC工程总承包单位,流程较为繁琐。

2、仅具有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社会投资人+ EPC工程总承包。此种形式下,因社会投资人具有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因此在项目公司成立后,中标社会投资人直接与项目公司签订EPC合同。合同签订后,中标社会投资人自行实施其资质范围内的设计或者施工业务,并将其资质范围外的全部施工或者全部设计业务再自行分包给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设计单位,再分包可以不再通过招标方式,但应当符合合同约定或经建设单位同意。此种形式的特点在于通过一次性合并采购同时确定社会投资人,简化采购环节,缩短项目运作周期。

 3、同时具备设计和施工总承包资质的社会投资人+EPC工程总承包。此种形式下,因社会投资人同时具备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总承包资质,因此在项目公司成立后,中标社会投资人直接与项目公司签订EPC合同。合同签订后,中标社会投资人可自行实施工程的全部设计和施工业务,也可以将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业务分包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但不得将工程总承包项目中设计和施工全部业务一并或者分别分包给其他单位。中标社会投资人自行实施施工的,不得将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自行实施设计的,不得将工程主体部分的设计分包给其他单位。中标社会投资人将设计或施工业务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应当根据合同约定或者经过建设单位同意。此种形式的特点在于通过一次性合并采购解决投融资、设计、施工、运维等后期各环节问题,避免后期分别采购拉长运作周期。 [1]

三、“PPPEPC”模式下工程总承包的采购方式

目前我国大量PPP项目上马,绝大多数项目采用所谓“两标并一标”的模式:政府实施机构招标选定社会资本;政府出资平台与中标社会资本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实施机构授权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项目的设计施工任务由具有资质的中标社会资本所来承担,不再另行招标;项目公司与社会资本股东签署施工总承包合同或者EPC工程总承包合同。但其依据的主要是政府规范性文件,与作为上位法的《招标投标法》及实施条例存在冲突,导致工程EPC合同的合法性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认识不一,为避免后续风险,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层面的规定出台之前,最好采用招标方式采购。

1.通过招标方式的依据

《招标投标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必须招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范围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及其范围有明确规定,在其范围内的项目应采用招标方式采购。因为PPPEPC领域存在法律空白,目前司法实践中,这些传统工程项目的招标法律法规,往往成为PPP项目EPC采购的法律参照。

2.直接发包的依据

《招标投标法》以及上述行政法规,对必须招标的设计、采购、施工有明确规定,但对工程总承包(EPC)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目前只有《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一些政府规范性文件,有直接发包的规定。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九条 除招标投标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可以不进行招标的特殊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招标: ()需要采购不可替代的专或者专有技术; ()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 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功能配套要求; ()国家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招标人为适用前款规定虚作假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四条规定的规避招标。

《财政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第九条:简政放权释放市场主体潜力。各级财政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项目前期立项程序与PPP模式操作流程的优化与衔接,进一步减少政审批环节。对于涉及工程建设、设备采购或服务外包的PPP项目, 已依据政府采购法选定社会资本合作方的,合作方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按照《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合作方可以不再进行招标。

《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条第六款: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选择。建设单位可以依法采用招标或者直接发包的方式选择工程总承包企业。

所以,施工企业作为PPP项目社会投资人,未经招标直接作为EPC工程总承包单位,如果是《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九条所规定的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且具备相应资质,可以不经招标直接承接项目的建设工作,而其它PPP项目,EPC直接发包存在法律障碍。

四、PPP+EPC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政府方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

传统项目实施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分为策划和实施阶段,从寻求社会资本方参与、到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到工程实施,不同单位的参与,往往由于前期策划的内容形成的设计任务书与完成的设计成果(施工图)之前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施工招标又是根据设计施工图来完成的,这导致了最终的项目完成内容与前期策划总是存在差异。“PPP+EPC”模式使得政府方可以更明确地对社会资本方提出其具体的要求,比如其建筑的功能性、项目进度、成本控制等,因此避免了各工作阶段可能导致的偏差。

2.有利于强化建设项目风险控制及转移

 采用“PPP+EPC”模式,社会资本方可以更加深入参与项目实施,推进的节点从初步设计开始直到工程项目竣工交付,必然提升其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的意识,同时对整合社会资源,有效节约投资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提供了利润空间。

3、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运作效率

政府方选择“PPP+EPC”模式,一方面强化了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分散了建设法人的风险,减轻了政府融资代建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将投资、设计与施工这些项目建设的必要环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能克服资金投入对施工组织的制约,也能避免设计思路与施工安排的脱节。在这种模式下,社会资本方直接与政府方进行具体事宜的交涉与沟通,行驶建设过程中项目业主的职责,同时归结于对集团内部的熟悉,可根据项目实施难度选择合适的承包队伍,通过利用内部约束与激励措施,集结优质的设计及施工资源,并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具体需求或配合过程的薄弱与缺陷,第一时间进行内部资源的调配与补充。对于政府而言,既节省了投资,又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同时保证了建设目标的实现。

4、创建内部沟通渠道,促使紧密合作

在“PPP+EPC”模式中,项目公司统一部署现场集中办公,政府方可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监督,各方可第一时间对现场即时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如此紧密的内部沟通促使施工人员能更为准确地把控设计意图,有效缩短设计与施工间磨合期,令设计构思与施工操作尽可能达到“无缝衔接”;设计人员将加强现象服务力量,并更为密切地融入施工过程中,除可为施工难度较大的措施与方案提供复核验算外,还可通过优化较为复杂的设计方案来降低项目实施的过程风险,有效避免工程浪费。政府方还可将上述所提及施工按图实施的精准度及设计配合施工的服务质量纳入合同的考核体系,对因施工与设计配合而产生的项目增量收益部分,建立共享机制,以促使各方的利益趋同。


五、PP+EPC模式风险及防范

近年来,PPP+EPC模式逐渐应用于公共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项目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风险,需要加强风险的防控,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1、EPC合同的合法性问题

PPP+EPC”模式下,直接发包的、EPC合同存在合法性风险,《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为基础,规定的项目仅适用于特许经营项目,而不是指所有PPP项目。非特许经营项目如果在必须招标范围内,应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发包,才能确保其合法性。另外,在PPP项目中,选择投资人的方式不仅仅有招标,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财金〔2014) 113)的规定, PPP项目采购可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磋商、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用非招标的形式进行投资人的选择,即使是特许经营项目,除了招标以外的方式选EPC承包商,也缺乏法律依据,存在潜在法律风险。

2、联合体投标的法律风险

 “PPP+EPC”模式下,工程建设企业会与其它业形成联合体进行投标,招标人确定的项目总承包商是工程建设企业。建筑企业作为社会投资人参与PPP顶目,其主要目的在于承揽工程,但因其本身开不具有项目运营的能力,一般不作为联合休牵头方。无论联合体成员内部如何进行分工,联合体成员均需向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在"PPP +EPC"模式下,建筑企业需对PPP项目包括建设期、运营期在内的整个项目履行阶段承担连带责任。因此,联合体成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察其商业信誉、经济实力、履约能力等,一旦联合体成员缺乏信誉及展约能力,出现严重违约行为将给其他联合体成员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因此要明确联合体内部责任承担范围,联合体内部成员对外承担连带责任无法按比例分担,但联合体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协议明确内部责任的承担比例及范围,协议虽不具有对外效力但具有对内效力。

3、政策及诉讼风险

PPP+EPC”模式下,因PPP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时间通常比较长,对于社会投资人来说,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运营风险、政治风险等。PPP项目涉及的投资金额巨大,参与范围广泛,并且有公私之分,处于政府更加严格的监督下,都会增加潜在的风险。建设施工企业在履行总承包(EPC)合同,或者作为社会投资人履行PPP合同,在发生纠纷时,也会存在法律适用等不确定性问题,因此建设施工企业应优先采取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注:[1]《工程总承包法律应用实务》,作者:陈鑫范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91月第一版164-168

 

以上内容由李辉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李辉律师咨询。
李辉律师合伙人律师
帮助过119好评数3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9号泓晟国际中心2层、3层、5层、23层
LAWYER INFORMATION
律师信息
  • 律师姓名:
    李辉
  • 执业律所: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 职  务:
    合伙人律师
  • 执业证号:
    11101*********572
CONTACT ME
联系本人
  • 服务地区:
    全国
  •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9号泓晟国际中心2层、3层、5层、23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