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嘉骏律师亲办案例
刑法解释:过失致人死亡罪定义、量刑
来源:谢嘉骏律师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量:634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过失致人死亡罪定义、量刑相关刑法解释。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定义、量刑】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解释】

  本条是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刑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他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意外事故,行为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本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也就是说,过失致人死亡,除本条的一般规定外,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根据特殊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对于本法另有特殊规定的,一律适用特殊规定,而不按本条定罪处罚。如本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关于失火、过失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死亡的规定;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规定;第一百三十四条关于重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的规定等。

  本条在实践中应当注意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虽然二者行为人都预见到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后果,但前者行为人并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只是轻信能够避免;后者行为人则对结果的发生采取放任、听之任之和漠不关心的态度。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能否判缓刑

  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法律规定的判缓刑的条件包括以下三个:

  1、原应当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

  2、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法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不是累犯。

  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就可以判处缓刑。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过失致人死亡情节较轻,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可以判缓刑的。

  二、自首可以减轻处罚吗

  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对自首的犯罪人是从轻还是减轻处罚,由法院酌情决定。

  对于自首的量刑,法院在判决时主要还是看具体情况要着重看犯罪人的犯罪情节、自首情节,同时兼顾自首的功利性、自首的本质。

 一、什么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它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结果却出乎意料的造成了死亡,即对伤害,行为人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对死亡的结果,其主观上具有过失且只有过失。其犯罪构成的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2、主观方面,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并不希望或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只有致人伤害的故意而无致人死亡的故意。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其犯罪构成的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由于行为人的作为或不作为,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

  2、主观方面出于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

  根据上述二罪的犯罪构成特征,可以明确区分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其相同点是,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对死亡的结果均出于过失,既不希望也不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不同点是,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中则没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因此,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伤害的故意。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伤害的故意应综合全案考察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如实施行为时的场合、环境、打击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力量和频率、双方的关系及造成的伤害程度等不同情况,分析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的伤害他人还是只出于一般殴打的意图而过失地或意外地致人死亡。

  简而言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故意的伤害,主观上是致对方于伤害而非死亡,但结果呢,在事实上(犯罪客观方面)导致了死亡,而后者呢,不仅没有伤害对方的故意,更没有致对方于死地的故意啊!两者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一致,均造成多方死亡。客体与主体也一致,关键就是主观要件不同啊!


来源:找法

以上内容由谢嘉骏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谢嘉骏律师咨询。
谢嘉骏律师主办律师
帮助过552好评数8
  • 办案经验丰富
  • 咨询解答快
阳江市江城区安宁路富华小区金达商贸大厦8楼
LAWYER INFORMATION
律师信息
  • 律师姓名:
    谢嘉骏
  • 执业律所:
    广东阅文律师事务
  • 职  务:
    主办律师
  • 执业证号:
    14417*********838
CONTACT ME
联系本人
  • 服务地区:
    广东-阳江
  • 地  址:
    阳江市江城区安宁路富华小区金达商贸大厦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