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义飞律师主页
苏义飞律师苏义飞律师
158-5518-7095
留言咨询
苏义飞律师亲办案例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的规定
来源:苏义飞律师
发布时间:2017-07-08
浏览量:159

本条是关于聚众阻碍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罪的规定。
本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威胁办法阻碍国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情形的定罪量刑
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的妇女儿童是其执行公务的行为之一,行为人以暴力威胁办法阻碍国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的妇女儿童,也是妨碍国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因之符合妨碍公务罪的构成要件,而应以妨碍公务罪定罪量刑。
本条第二款规定聚众阻碍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
聚众阻碍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罪,是指纠集多人阻碍国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包括国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公务活动,同时又包括被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其是通过对国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解救被妇女儿童的职务活动的侵害,来实现其对被的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的侵害的。
本罪侵害的对象,是正往依法执行解救公务的国机关工作人员,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职务范围内实施解救工作,以使被的妇女儿童摆脱他人的非法控制,解除其与主关系的国机关工作人员。(1)本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国机关工作人员。各级人民政府对被拐绑架的妇女儿童负有解救职责,解救工作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执行。从实践中看,解救人员主要是公安人员妇联组织工作人员人民政府部门村乡干部等,也包括受解救机关委托协助执行解救公务的人员,如受聘为解救工作车的司机带路群众等。(2)必须是依法执行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国机关工作人员。如国机关工作人员解救的是受庭成员虐待的妇女儿童,而不是被来的妇女儿童,不构成此罪的犯罪对象。另外执行解救公务必须是依法进行。如解救人员以胡乱抓人殴打他人方式解救遭到群众阻碍,不宜以本罪论处,对阻碍者宜行政处罚。(3)必须是正在执行解救职务的国机关工作人员。所谓“正在执行”是指解救工作已经始尚未结束的过程之中。如某行为人对曾经执行过解救职责的某公安人员不满,看见该公安人员路过,纠集多人围攻谩骂该公安人员。这公安人员就不是正在执行解救公务。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阻碍国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聚众阻碍,是指有预谋有组织有领导地纠集多人阻碍国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行为。根据实践经验,只要纠集三人以上阻碍解救工作的进行,就应当认为是聚众,构成本罪,行为人聚众阻碍国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具体行为多种多样。有的是组织指挥多人以暴力方式侵害执行解救公务的国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体;有的是砸毁扣押解救用的车辆器械;有的是组织指挥众人以非暴力的方式围截干涉国机关工作人员的解救工作,等等。无论具体行为方式如何,只要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聚众阻碍国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即构成聚众阻碍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罪。
聚众阻碍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罪是行为犯,不是结果犯。根据本条规定,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聚众阻碍国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即构成本罪。至于解救活动是否因阻碍而中止,被的妇女儿童是否被解救,均不影响本罪既遂状态的成立。实践中应根据这一精神,正确认定行为人的犯罪形态,以到罚当其罪。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必须是十六周岁以上的聚众阻碍解救被的妇女儿童公务的首要分子。实际上因本罪客观行为特征决定了要有一定威望号召力的人,故少有未成年人成为该罪主体,由于本条规定的限定,构成该罪的主体必须是首要分子。所谓首要分子是指起组织纠集策划指挥煽动作用的分子。根据案件事实的不同,首要分子可能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依本条第2款之规定,其它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本罪定罪量刑,由此可知,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其他参与者亦能构成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在聚众阻碍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罪中,行为人故意的内容具体表现为,明知对方是国机关工作人员,并且正在依法解救被的妇女儿童,而故意聚众予以阻碍。这其中包含两重内容:其一,行为人明知对方是依法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国机关工作人员:其二,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聚众的故意,即行为人主观上意图聚集多人,阻碍国机关工作人员的解救工作。虽然本罪是聚众性犯罪,但并不要求各个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完全相同。在聚众阻碍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活动中,只要首要分子的主观故意符合上述要求,即可构成本罪;至于其他各行为人的行为目的和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认定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行为人是否构成聚众阻碍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罪,主要应以犯罪构成要件上加以区分和认定。
1)本罪侵犯的对象是特定的,即负有解救职责的国机关工作人员,既包括司法工作人员各级行政机关人员以及其他负责解救工作的人员,也包括受解救机关委托协助执行解救公务的人员。对上述人员依法执行解救活动进行聚众阻碍的构成本罪,对上述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或者非执行解救公务的国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聚众阻碍解救行为的,则不构成本罪。如果国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解救活动中,超越解救职责范围,或滥用解救职责遭到群众阻碍的,阻碍者亦不构成本罪。
(2)客观上行为人必须以聚众方式实施阻碍行为,这是决定其是否构成本罪的关键性条件。如果行为人纠集多人,但未能实施阻碍解救行为的,或者虽有阻碍解救的行为,却不是以聚众方式实施的,均不以本罪论。如果解救工作尚未始或者已经结束,行为人聚众对解救人员实施侵害行为的,应以相应的犯罪论处,而不构成本罪。

(3)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侵犯的对象是正在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国机关工作人员,也是能否构成本罪的决定因素。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聚众的故意,即使客观上造成了众人参与的后果,也不能以本罪论。
(4)行为人必须是本案的首要分子,本条只限于对首要分子按本罪处理,具有排他性,即除首要分子以外,其他参与者不构成本罪。
2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
本罪与妨害公务罪都是故意犯罪,而且都可以是以阻碍国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为内容,两罪极易混淆。其主要区别是:
1)侵害的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具有特定性,范围较窄,必须是负有解救被妇女儿童职责的国机关工作人员;后者的对象具有普遍性,范围较大,可以是任何国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虽然其中包含着聚众阻碍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罪的对象,但根据本条的精神,如果是行为人聚众阻碍这些人员执行职务,则应将其分离出来,作为单独的犯罪来处理。当然,参加聚众阻碍解救职务的非首要分子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应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2)客观行为特征不同。前者的行为特征是聚众阻碍,至于使用何种方法实施阻碍行为的在所不论,只要属于聚众阻碍,就符合构成条件。后者一般必须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阻碍行为才可构成犯罪,只是故意阻碍国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安全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不要求有暴力威胁方法。
(3)处罚的行为人不同。前者处罚的行为人必须是首要分子,非首要分子不以本罪论,但可以成为妨害公务罪的主体。后者在处罚的行为人的范围上没有特别的限制
(4)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前者要求明知的内容较为具体,即行为人明知是国机关工作人员正在执行解救被的妇女儿童的公务活动。后者只要求行为人明知国工作人员的身份以及是在执行公务即可,其内容是笼统的,至于执行何种公务,行为人是否明知公务的内容,都不影响该罪的成立。
3本罪与阻碍解救被拐绑架妇女儿童罪的界限
本法第416条第2款规定的阻碍解救被拐绑架妇女儿童罪,是指对被拐绑架的妇女儿童负有解救职责的国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的行为,本罪与该罪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后者的主体仅限于有解救职责的国机关工作人员;前者的对象限于执行解救职务的国机关人员,后者的对象则不仅限于此,对任何人解救进行阻碍,都可构成该罪;前者在客观上必须表现为聚集众人进行阻碍,后者要求的是行为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实践中,对于负有解救职责的国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聚众阻碍其他国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解救被的妇女儿童职务的,应按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对行为人以较重的阻碍解救被拐绑架的妇女儿童罪一罪定罪从重处罚
处罚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上内容由苏义飞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苏义飞律师咨询。
苏义飞律师主任律师
帮助过4406好评数39
  • 办案经验丰富
  • 服务态度好
  • 咨询解答快
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B座37楼
158-5518-7095
在线咨询
LAWYER INFORMATION
律师信息
  • 律师姓名:
    苏义飞
  • 执业律所:
    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
  • 职  务:
    主任律师
  • 执业证号:
    13401*********970
CONTACT ME
联系本人
  • 服务地区:
    安徽
  • 咨询电话:
    158-5518-7095
  • 地  址:
    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B座3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