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东律师亲办案例
用一分钟准确认识“过失致人死亡罪”
来源:杨振东律师
发布时间:2017-02-14
浏览量:416

    刑法规定因过失行为致人死亡也构成犯罪,反映了人生命的可贵,意在要求每个人谨慎珍视他人生命。那么刑法规定的过失行为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呢?今天杨律师就带大认识“过失致人死亡罪”。

    1我们先看《刑法》对“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规定。

    233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刑法规定太简练,且看杨律师以问答形式对“过失致人死亡罪”进行解析。

    1)过失致人死亡罪侵害的法益是什么?

     答:人的生命权。

(2)哪些人可能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一种中国人,二种外国人。

         一种中国人是:在任何地方,年满16周岁且不是在精神病发作以致不能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致人死亡的中国人。

      两种外国人是:第一种外国人——在任何地方,年满16周岁且不是在精神病发作以致不能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过失致中国人死亡的,无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第二种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年满16周岁且不是在精神病发作以致不能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过失致人死亡的,无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

(3)哪些行为是刑法规定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

     答:两种过失行为。

        第一种疏忽大意过失行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致人死亡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实施了该行为致他人死亡。(例:父亲因7岁儿子盗窃而抽打患心脏病的儿子臀部进行体罚,不料儿子心脏病发作死亡。)      

       第二种过于自信过失行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致人死亡但轻信能够避免,实施了该行为致他人死亡。(例:甲明知从10楼向下抛酒瓶砸中人可能致人死亡,但轻信深夜楼下无人而从10楼向窗外抛酒瓶等垃圾,刚好砸中经过的乙头部,导致乙死亡。)

(4)何时实施过失致人死亡行为才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公元198011日过失致人死亡行为被共和国《刑法》规范实行后至共和国《刑法》第233条废止前,过失致人死亡的犯过失致人死亡罪。

     3回顾总结一下,让我们全面认识过失致人死亡罪,远离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侵害的法益是,人的生命权。

     16周岁以上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种中国人或两种外国人,可能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

     刑法规定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有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过失行为。

     公元198011日后至共和国《刑法》第233条废止前,过失致人死亡的犯过失致人死亡罪。

                  杨振东律师作于2017212日深圳中书房

以上内容由杨振东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杨振东律师咨询。
杨振东律师主办律师
帮助过9好评数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支路1001号公交大厦三楼302室
LAWYER INFORMATION
律师信息
  • 律师姓名:
    杨振东
  • 执业律所: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 职  务:
    主办律师
  • 执业证号:
    14403*********572
CONTACT ME
联系本人
  • 服务地区:
    全国
  • 地  址: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支路1001号公交大厦三楼3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