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辉律师亲办案例
本案诉讼时效如何起算
来源:李东辉律师
发布时间:2011-09-06
浏览量:317
本案诉讼时效如何起算
王笑一

2004年5月,吴某向徐某购买建筑材料达成协议,但未约定合同履行期限。2006年3月,吴某向徐某出具结账单,确认吴某向徐某购买建筑材料,已付价款26.3万元,尚欠价款11万余元。2008年11月,徐某向吴某主张余款11万余元,吴某以债权已过诉讼时效为由拒付,徐某遂向法院起诉。
案件审理过程中关于诉讼时效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在结账单上双方确认了吴某欠徐某价款的事实,但未约定付款时间,诉讼时效即应从出具对账单的次日起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本案诉讼时效应当从2008年11月起算。
笔者倾向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设置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尽早结束法律关系的不确定状态。据此不难看出,为避免遭受时效过期的不利后果,权利人当积极主动地主张自己的权利,所谓积极主动包括两种方式:一是使用明确的语言或可以推知的行动明示;二是在法律有明确规定或当事人之间有明确约定情况下的默示。关于这一点,从现行司法解释中也能够很清楚地看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规定:“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据此规定,对于不能确定债务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既然是“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那么,其中的当然含义即除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外,债权人必须以明确的语言和可以推知的行动主张权利。本案中,由于当事人之间并无有关诉讼时效的默示约定,因此,债权人主张权利必须以明示的方式。
在本案中,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对账清单,债权人签字认可,此行为如何定性?笔者认为,这仅能说明债权人对于债权的确认,并不是一种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权利的明示行为,确认债权并不等于主张债权。因为相对于权利保护而言,确认行为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性的行为,不是积极主动的行为,确认之后因为某种原因债权人怠于行使对债权的请求权同样会导致诉讼时效的过期。相反的,如果本案中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送对账清单,则是债权人积极主动地向债务人主张权利。综上所述,本案中的诉讼时效不能从债务人出具对账单的次日起算。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法院)

以上内容由李东辉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李东辉律师咨询。
李东辉律师主办律师
帮助过850好评数19
  • 办案经验丰富
  • 咨询解答快
郑州市郑东新区福禄路108号河南商会大厦22层
LAWYER INFORMATION
律师信息
  • 律师姓名:
    李东辉
  • 执业律所:
    金博大律师事务所
  • 职  务:
    主办律师
  • 执业证号:
    14101*********081
CONTACT ME
联系本人
  • 服务地区:
    全国
  • 地  址:
    郑州市郑东新区福禄路108号河南商会大厦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