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春律师亲办案例
短信证据认定存难
来源:刘荣春律师
发布时间:2013-11-19
浏览量:393
 

短信证据认定存难

随着手机短信在人们交往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将其作为一种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

20107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将手机短信列为电子证据,并对刑事案件中如何认定该类证据作出详细的规定。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电子证据”纳入民事证据类型,但并未对数据类型和如何认定等问题作出详细说明。

在司法实践中,手机短息证据认定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主体身份确认难。《电子签名法》第八条将“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作为考量电子证据真实性的因素之一。但号码未实名登记、号码的所有人与使用人不一致等情况,为确认手机短信发送人身份带来了困难。

二是短信内容核实难。手机短信是用特定的二进制编码(数字编码)记录的信息,易修改,且修改的隐蔽性较强,特别是转存在文件夹和草稿箱的短信被编辑、修改的可能性较大。如何对瑕疵短信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审查,成为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三是客观证据取证难。理论上,电信运营商应成为短信证据的最好提供者。但实际上,由于我国有关手机短信传输、存储、查询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在法院取证时,电信运营商基于用户隐私、短信保存成本等方面的考量拒绝法院的要求,这给法院的调查取证造成困难。

对此,专家建议:

应构建“一对一”实名通信环境。从严落实手机用户实名制政策,从源头上规避人号不一或无主号码带来的法律风险。对于未进行实名验证的手机短息,提供证据当事人应对上述对应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帮助确定短信主体身份。

建立第三方短信中介平台。建立健全有关短息传输、存储、查询方面的法律法规。以电信运营商为依托,在保障用户隐私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短信存储方式、介质、时限等内容,一方面在客观上保证短信内容的原始性、真实性,另一方面也为法院提取短信证据创造了条件。

完善短信证据专项收集制度。据了解,侦查机关将“手机短信截图+原始可移动储存介质”作为手机短信证据的规范收集方式。建议在民事案件中,在借鉴上述收集方法的基础上,对手机短信证据收集和保管方法单独作出规定。

以上内容由刘荣春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刘荣春律师咨询。
刘荣春律师主办律师
帮助过814好评数29
  • 办案经验丰富
  • 服务态度好
  • 咨询解答快
雨山西路安基大厦10楼
LAWYER INFORMATION
律师信息
  • 律师姓名:
    刘荣春
  • 执业律所:
    安徽夏商周律师事务所
  • 职  务:
    主办律师
  • 执业证号:
    13405*********741
CONTACT ME
联系本人
  • 服务地区:
    安徽-马鞍山
  • 地  址:
    雨山西路安基大厦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