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章元律师亲办案例
安提戈涅之解读
来源:马章元律师
发布时间:2011-03-24
浏览量:2564

安提戈涅之解读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利斯的著名悲剧作品。安提戈涅是剧中的女主人公,故事发生在底比斯。克瑞翁在俄底浦斯王(Oedipus)垮台之后取得了王位,俄底浦斯王(Oedipus)的一个儿子Eteocles为保护城邦而献身,而另一个儿子波率涅克斯(Polyneices)却背叛城邦,勾结外邦进攻底比斯而战死。战后,克瑞翁给Eteocles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而将Polyneices暴尸田野。克瑞翁下令,谁埋葬波率涅克斯(Polyneices)就处以死刑,波率涅克斯(Polyneices)的妹妹安提戈涅毅然以遵循“天条”为由埋葬了她哥哥,于是她被克瑞翁下令处死。与此同时,克瑞翁遇到了一个占卜者,说他冒犯了诸神。克瑞翁后悔了,去救安提戈涅时,她已死去了。克瑞翁的儿子,也是安提戈涅的情人,站出来攻击克瑞翁而后自杀,克瑞翁的妻子听说儿子已死,也责备克瑞翁而后自杀。克瑞翁这才认识到是自己一手酿成了悲剧。

从安提戈涅的人物刻画中凸现了人在命运前的无力与苍白。对于安提戈涅来说,尽管兄长波吕涅刻斯被城邦判定为一个十恶不赦的叛国者,但是古希腊人把埋葬死者视为神圣的义务,依照当时的宗教观人们普遍信仰死后灵魂不灭,无墓的灵魂必然游荡而贫困,因此,葬礼就成为家族中的头等大事,安提戈提涅有义务埋葬其兄长,如果她服从城邦的法律而使其兄长曝尸田野,那么她就有悖于家庭的宗教,将会受到神法的惩罚。她对伊斯莫涅说:“我要对哥哥尽我的义务”“只要你愿意,你就藐视天神所重视的天条吧” 但这一做法违背了克瑞翁的命令,克瑞翁作为国家的最高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甚至高于神圣的法律,并因为此被判处死刑,从这一点上也可看出“人间的法律”与“神圣的法律”冲突。在另一方面,安提戈涅也对自己的出身命运感到彷徨和哀惋,她作为一个乱伦的结果本身就具有荒诞性,与这个社会有着疏离感,违背神的意志的行为是要受到神的惩罚的,“你看俄狄浦斯传下来的诅咒中所包含的灾难,还有那件宙斯没有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时她实现?她充当着“父亲的眼睛”,自己是否也应该随着父亲的毁灭而毁灭,她曾对伊斯莫涅说:“你愿意生,我愿意死。”她早已将自己交给了命运,这是神早已安排好的了,人不可改变。

 对克瑞翁而言,正如忒瑞西阿斯的预言一样,成为了城邦的主人,为了维护城邦的权威,必须惩罚安提戈涅,否则就意味着纵容叛国者,与城邦的公众的利益相左,城邦的法律就如同一张废纸没有尊严,他也面临两难的选择。坚决维护城邦法律的尊严与权威,悲剧不可避免了。实际上,城邦公民们也并不一定完全赞成克瑞翁的决定,海蒙对其父亲说:“我为观察市民的所作所为……人们害怕你皱眉头,不敢说你不乐意的话……他们说:‘她做了最光荣的事,在所有女人当中,只有她最不应该这样死去……她还不应该享受黄金似的光荣嘛?’”然而最后当克瑞翁决定对命运让步时——他说:“我现在相信,一个人最好是一生遵守众神制定的律条”,一切已经无法挽回,结果正如先知所预料的“拿亲生儿子作为赔偿,并拿尸首赔偿尸首”。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安提戈涅对神的始终至死不渝还是克瑞翁对渎神的幡然悔悟,都不能改变逃脱命运的悲剧,一切都无法改变无法挽回。甚至海蒙和欧律狄刻也一并成为悲剧人物。安提戈涅:“我违反了上天的哪一条神律呢……我这不幸的人为什么要依仗神明?为什么要求神保佑?安提戈涅,一个倔强执著的女子,不向命运低头,不与世俗同盟,“尊敬一个同母兄弟并没有什么可耻”、“我天生不喜欢跟着别人恨,而喜欢跟着人爱”。在她心里没有政治、没有利益、只是那么一点点的爱和原则——荣誉、责任,对亲人的爱、对神的虔诚。她不知道这些到底有什么错,难道仅仅是不合乎城邦法律,难道这人间法律要比神的法律神圣,人们为什么不能和她一样去坚持自己的东西,而要唯上“这些人全都会说他们赞成我的行为,若不是恐惧堵住他们的嘴……只因为怕你,他们闭口不说”

有人说,安提莫涅身上体现了一种女权主义,在我看来,安提莫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挑战权威,是与当时社会上的男人英雄主义的主流意识有关。亲情,是人间最朴素的感情,安提戈涅为了维护它“没有听过婚歌,没有上过新床,没有享受过婚姻的幸福和养育儿女的快乐,……孤孤单单,无亲无友,.....人还活着就到死者的石窟中去”。她处在了一个这样的位置——既不在人间,也不在天堂;既不是神,也不是人。而圣女贞德呢,用剑砍断了自己的头发,穿上了男人的衣服,于是才能够在军中有说话的权力,她完全成为了一种男人的象征才可以有那么一点点权利,即使是为了赶走殖民者取得国家的独立,这不得不让人感觉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卑微地位。伊斯莫涅:“我们得记住我们是女人,斗不过男人,我们处在强者的控制下,只好服从这条命令,甚至是更严厉的命令。” 克瑞翁:“要是她(指伊斯莫涅)获得了胜利而不受惩罚,那么我成了女人,她反而是男子汉了。”“今后她们(指伊斯莫涅和安提戈涅)应该乖乖的做女人”“绝不可以对一个女人让步,如果我们一定会被人赶走,最好是被男人赶走,免得别人说我们连女人都不如”“下贱东西,你(指海蒙)是女人的追随者。”从当权者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社会完全是男人的社会,那么对于安提戈涅的斗争,我们又怎么能简简单单地以女权主义一言以弊之呢,难道女人就应该顺从安排而毫不怀疑。

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伊斯莫涅显然是软弱无力的,当然她也有自己的爱和原则。虽然她觉得与城邦斗争是自不量力的,极力阻止安提戈涅的行动,但是最后她还是表现出了自己对安提戈涅的姐妹情谊:“如今你处在祸患中,我同你共渡灾难之海,不觉得羞耻”。“失掉了你,我的生命还有什么可爱呢。”安提戈涅也深深爱着伊斯莫涅:“假如我嘲笑了你,我的心里也是苦的。”在安提戈涅心里,同样有着深深的亲情,不然她不会充当父亲的“眼睛”,不会为了哥哥甘愿违背法令,不会为自己没有成为一名母亲而哭泣,她的选择还是凸现出了女人天生的“爱”的弱点。

当我们看待安提戈涅和克瑞翁的时候,不能够带着有色眼镜,以简单的是非价值观来评判谁对谁错,他们双方无论是都有自己的立场,这种立场都是一种伦理力量的反映,意识本身是没有对与错的,只有在一定的立场和情境中才有意义。

黑格尔认为,推动悲剧的终极力量是理念,而这种理念又分为许多个别的意志和目的,同一也分裂为对立面,精神力量被孤立出来并且有排他性,于是互相敌对起来。而两种互相冲突的力量本身都是有道理的,都值得表扬,在悲剧的对立面构成“冲突”,而统一则取“和解”的形式。每一个悲剧人物都把自己与这些伦理力量中的某一种等同起来,并且坚持不懈,始终如一。无论结局是灾难还是调和,其道德含义都是一样的:“冲突力量双方都被扬弃,重新达到和谐。”在悲剧中遭到毁坏的不是伦理原则本身。他认为,悲剧并不是命运造成的,而是永恒正义的体现——在个别力量的冲突中重新确认普遍和谐,或者为整体利益牺牲局部,而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惩恶扬善的神的评判。

 

以上内容由马章元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马章元律师咨询。
马章元律师主办律师
帮助过16好评数0
济南市和平路47号
LAWYER INFORMATION
律师信息
  • 律师姓名:
    马章元
  • 执业律所:
    北京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济南分所
  • 职  务:
    主办律师
  • 执业证号:
    13701*********640
CONTACT ME
联系本人
  • 服务地区:
    山东-济南
  • 地  址:
    济南市和平路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