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律师亲办案例
劳 动 人 事 争 议 仲 裁 程 序
来源:张峰律师
发布时间:2010-12-09
浏览量:4871

劳 动 人 事争 议 仲 裁 程 序

     

第一部分  审查仲裁申请书

 

仲裁申请书格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九条: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确认。

一、对仲裁申请的形式审查

(一)仲裁申请书是否有明确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依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条 仲裁委员会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仲裁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并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二)有明确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二)申请人基本材料的审查

依据:山东省实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细则(讨论稿)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文书参考样式》之申请仲裁须知:

劳动者诉用人单位:(1)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2)如委托代理人代为仲裁,需提交申请人、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原件和《授权委托书》;(3)被申请人为企业的,提供“企业注册资料”原件一份(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济信息中心查询);(4)被申请人为事业单位的,需提供“登记资料”原件一份(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查询);(5)被申请人为其他单位的:需提供其管理机构出具的“登记资料”一份(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

用人单位诉劳动者:(1)提交《营业执照》(副本);(2)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3)授权委托书;(4)劳动者身份证复印件。

(三)形式审查的处理

依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九条:对于仲裁申请书不规范或者材料不齐备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并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要求补正全部材料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出具收件回执。

二、对当事人资格的审查

(一)对劳动者资格的审查

原则上凡是被用人单位招用的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且在受理阶段对劳动者是否能提供证据不做要求。

有关特殊情况:(1)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劳动者(主要是患精神病职工),由其本人作为申请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劳动争议的处理(包括在仲裁申请书上签名)。(2)死亡职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职工或者死亡的职工,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没有法定代理人的,由仲裁委员会为其指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实践中其遗产继承人可以参加劳动争议的处理,以遗产继承人本人的名义;无继承人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参加劳动争议的处理。问题:按遗产继承人顺序确定合格的申请人,如兄弟不能代替妻子、子女;同一顺序遗产继承人列多少没有规定;供养直系亲属(如子女)的定期待遇应列享受人为申请人。

有关根据劳动者的身份直接决定不受理的规定主要有:

1、已退休人员和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依据:鲁高法【2010】84号第15条:下列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2)用工单位招用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已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而发生的争议。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2、在校学生(含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依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鲁高法【2010】84号第15条:下列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1)在校学生因履行与用工单位、学校三方签订的实习协议、就业协议而发生的争议。

     3、个人雇佣。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第七条: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四)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五)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六)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4、公务员等。《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4条: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

5、指令安置军队人员。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劳动争议处理若干问题的意见》(鲁劳社[2002]43号)第四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下列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应受理,并告知其向有关部门申诉处理:2、通过政府行政指令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转业士官、城镇退役士兵等人员,用人单位拒绝接收,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6、未经批准就业的境外人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劳动厅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鲁劳发[1998]147号)2条:外国人和港、澳、台人员未经批准来我省就业,同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的,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均不予受理。鲁高法【2010】84号第14条:下列争议,可以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受理:(1)依法办理《外国人就业证》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因用工发生的争议。(2)依法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的台湾居民、香港和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与用人单位因用工发生的争议。

7、童工。依据:《劳动法》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例外:《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19号)第九条: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一)对用人单位资格的审查

1、应立案受理的用人单位范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其中用人单位主要包括:

(1)《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2)《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3)《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三条: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4)《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四条: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在实践中掌握:劳动者与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法人单位分支机构发生劳动争议的,应将分支机构列为当事人;与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发生劳动争议的,应将该分支机构的法人单位列为当事人。

(5)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印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鲁高法〔2010〕84号)第二条:起字号的个人合伙或个体工商户,应当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并同时注明该字号业主的基本情况。

2、不受理的用人单位范围

(1)非法用工单位是否受理?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三条: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三条:对无营业执照或者已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有劳动用工行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并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取缔。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八条规定: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以及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依法将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

山东省实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细则(讨论稿)第八条:本规则第六条所指非法用工单位发生争议,该单位及其投资人或收益人或开办单位作为共同当事人。非法用工单位列为当事人时,可以用其经营字号、商业品牌、对外使用的称号(注明未经依法登记、备案)以及原营业执照、登记、备案的名称(注明被依法吊销或撤销登记、备案)作为单位名称,以主要经营者作为代表人。

(2)为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可直接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4号)第二十六条: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为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

(3)船员劳动争议由海事法院专属受理,不需劳动仲裁前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内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是否应劳动仲裁前置的请示的复函》([2002]民四他字第16号):根据本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属于海商合同纠纷案件的一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规定,此类案件应由海事法院受理。船员劳务合同包括国内船员劳务合同纠纷,不同于一般的劳务合同纠纷。船长、船员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编人员根据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劳动合同所产生的工资、其他劳动报酬、船员遣返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给付请求,属于第一顺序的船舶优先权请求。此类案件是极具专业特点的海事案件,应当由海事法院审理。有关船员劳务合同纠纷的案件,当事人向海事法院起诉的,不受本院(法释〔1998〕24号)文规定的必须经过仲裁程序的限制。海事法院应当受理。

(4)外国企业、港澳台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直接招用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不予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管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常驻代表机构租用房屋、聘请工作人员,应当委托当地外事服务单位或者中国政府指定的其它单位办理。通行做法是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从境内招聘中国员工应当与服务机构签定聘用中国员工合同。

上海高级人民法院、上海人保局《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沪高法[2009]73号)第二十二条规定“境外单位在沪设立的办事机构的诉讼主体地位。境外公司在沪设立办事机构的,该机构已经合法办理了登记手续,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对外服务机构招用劳动者,劳动者就相关劳动权利义务与该办事处产生纠纷的,可以该办事机构作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该办事机构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对外服务机构招用劳动者,劳动者就报酬支付等问题与该办事处产生纠纷的,作为民事纠纷处理,该办事机构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5)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含业主委员会)。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劳动争议处理若干问题的意见》(鲁劳社[2002]43号)第四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下列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应受理,并告知其向有关部门申诉处理:⒈聘用人员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之间因报酬待遇发生的争议。

(6)关于部队单位是否受理问题。

(7)通信企业、邮政企业、农村信用合作社中与上述单位订立书面代办协议的代办员。代办协议不属于劳动合同,不予受理。

(8)签订保险代理合同的保险个人代理人。根据《保险法》等规定,其与保险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不予受理。但如虽然签订保险代理合同,但实际上具备劳动用工要件的,应予受理。

(9)证券经纪人。根据《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证券经纪人与证券公司是委托代理关系,不予受理。

(10)签订书面直销合同的直销员。根据《直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3号)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以下简称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本条例所称直销企业,是指依照本条例规定经批准采取直销方式销售产品的企业。本条例所称直销员,是指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将产品直接推销给消费者的人员。第二十四条 直销企业至少应当按月支付直销员报酬。直销企业支付给直销员的报酬只能按照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收入计算。双方签订的《推销合同》一般不能作为劳动争议处理。

3、应依法将2个以上用人单位列为共同当事人的情形

(1)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二条: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在实践中掌握:劳动者只将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一方列为当事人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处理,并应通知劳动者追加另一方为当事人。劳动者不追加的,应分别按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不予受理或撤销案件。劳动者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撤销案件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八条: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以及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依法将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

(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九条:劳动者与个人承包经营者发生争议,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应当将发包的组织和个人承包经营者作为当事人。

在实践中掌握: 劳动者与个人承包经营者发生争议,应将发包的组织和个人承包经营者列为共同当事人。劳动者只将个人承包经营者列为被申请人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条:用人单位与其它单位合并的,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的,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后,对承受劳动权利义务的单位不明确的,分立后的单位均为当事人。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二条: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的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

(6)鲁高法【2010】84号第3条: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的,应当将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和出借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列为共同当事人。

三、对仲裁时效的审查

(一)、不同时期适用的时效规定

根据法不溯及以往的原则,不同时期发生的劳动争议应适用相应时期的时效规定(关于不同时期的受理范围一并讲解)。

1、1986年10月前

《关于〈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劳人劳[1987]25号)第七条“1986年10月1日以前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1986年10月至1993年7月底

《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国发[1987]69号)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企业行政与职工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二)因开除、除名、辞退违纪职工发生的争议。

第十六条: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属于本规定第二条第一项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从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或者从调解不成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属于本规定第二条第二项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自企业公布处理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仲裁委员会提出。

《山东省〈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二条: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是指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招用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合同制工人、计划内临时工、季节工、轮换工同企业行政发生的劳动争议。

3、1993年8月至1994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超过前款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4、1995年1月至2008年4月底

《劳动法》第八十二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5、2008年5月至今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二)、劳动仲裁时效的起算

仲裁时效的起算,即仲裁时效期间的开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

第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二)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三)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不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第二条  拖欠工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时劳动关系仍然存续,用人单位以劳动者申请仲裁超过六十日为由主张不再支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已经收到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的除外。

2、《关于劳动争议处理若干问题的意见》(鲁劳社[2002]43号 )

 (八)因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工资或欠缴社会保险费引起的劳动争议,如上述行为具有连续性或不间断性,应视为连续侵权行为,劳动者可随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一并处理。侵权行为已终了的,劳动者应当在侵权行为终了之日起60日内申请仲裁。 

(九)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工伤补偿或其他争议自行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申请时效应从和解协议签字之日起计算,超过60日的,视为超过仲裁申诉时效。 

(三)、劳动仲裁时效的中止、中断、延长等

仲裁时效期间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期间进行中,因法定事由的发生导致已经进行的仲裁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仲裁时效的中止是指在仲裁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劳动争议当事人不能行使仲裁申请权,从而暂停计算仲裁时效期间的情形。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第十条 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

    (二)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

    (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

第十一条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者的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四、对争议范围的审查

劳动争议仲裁受理的劳动争议类别包括: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确认终止劳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劳部发【1993】244号)三、《条例》第二条第(二)项中的“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这里的“工资”是指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应统计在职工工资总额中的各种劳动报酬,包括标准工资、有规定标准的各种奖金、津贴和补贴。“保险”是指社会保险,包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待业保险、养老保险和病假待遇、死亡丧葬抚恤等社会保险待遇。“福利”是指用人单位用于补助职工及其家属和举办集体福利事业的费用,包括集体福利费、职工上下班交通补助费、探亲路费、取暖补贴、生活困难补助费等。“培训”是指职工在职期间(含转岗)的职业技术培训,包括在各类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职工学校、技工学校、高等院校等)和各种职业技术训练班、进修班的培训及与其相关的培训合同、培训费用等。“劳动保护”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休假制度的规定,各项保障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措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规定,未成年人的劳动保护规定等。

4、鲁高法【2010】84号:第三部分“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问题”。(1)关于社会保险费补缴是否受理问题。

5、确认劳动合同效力争议。《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6、履行集体合同争议。《劳动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法律规定的受理劳动争议类别比较全面,但也相对笼统,有待于进一步细化。明确规定不属劳动争议受理范围的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第七条: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一)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三)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职工要求办理退休、工龄确认及由此发生的提高(或重新确认)退休待遇(包括享受离休干部、建国前老工人待遇)、补办(或者转移)档案中的部分材料(主要用于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等争议,均不应作为劳动争议受理。依据:1、《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五)对经办机构核定其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有异议的;(六)认为经办机构不依法支付其社会保险待遇或者对经办机构停止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异议的;(七)认为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能否受理退休干部要求更改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2〕228号):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1982年9月印发的<关于确定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规定>(中组发[1982]11号)对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认定程序,职权范围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因确定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关于已经信访处理的事项,《信访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关于已经劳动监察处理的事项。

五、对仲裁委管辖范围的审查

管辖主要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以及管辖异议处理程序。

(一)级别管辖

主要区别省、市、区(县、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

(二)地域管辖

主要区别不同地区(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

(三)管辖异议处理程序

1、管辖权重复问题

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不是唯一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二条进一步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履行地为劳动者实际工作场所地,用人单位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用人单位未经注册、登记的,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所在地。为解决因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和劳动者劳动合同履行地不一致导致的的管辖权重复问题,应基本上实行当事人自愿选择原则。 “如不服本裁决,可在本裁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2、管辖权异议问题

管辖权异议分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以及处理,二是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有异议以及处理。

(1)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及处理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四条规定: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应当在答辩期满(10日内)前书面提出。当事人逾期提出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当事人因此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撤销。

(2)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有异议以及处理

①以劳动合同履行地确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②以先受理确定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二条:多个仲裁委员会都有管辖权的,由先受理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③主动审查管辖权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三条:仲裁委员会发现已受理案件不属于其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至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④指定管辖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三条:对上述移送案件,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应依法受理。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或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争议协商不成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仲裁委员会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八条: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六、对人事争议仲裁的特别审查

(一)关于受案范围问题。

1、《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下列人事争议:(一)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社团组织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五)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

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三)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3、明确不受理事项。《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三十六条:因考核、职务任免、职称评审等发生的人事争议,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二)关于管辖问题。(以级别管辖为主)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十三条 中央机关、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及其在京所属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由中央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中央机关在京外垂直管理机构以及中央机关、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在京外所属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也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情况授权所在地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

第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三)人事仲裁与司法衔接。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第一条: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人事争议是指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

2、法释〔2003〕13号第二条:当事人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所作的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不服,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四)军队文职人员等特殊群体仲裁。

1、适用法律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不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其他任何法律法规。

2、受理范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五)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3、管辖范围:《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十五条 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的人事争议,一般由聘用单位所在地的县(市、区、旗)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其中师级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的人事争议,由所在地的地(市、州、盟)、副省级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军级以上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的人事争议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驻京部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的人事争议,由中央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

4、与司法衔接:无规定。

 

第二部分  对仲裁申请审查后的处理

 

一、立案受理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条:仲裁委员会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仲裁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并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

    (一)属于本规则第二条规定的争议范围;

    (二)有明确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在申请仲裁的法定时效期间内;

    (四)属于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

    二、不予受理

1、不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一条:对不符合第三十条第一、二、三项规定之一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并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2、告知到其他仲裁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一条:对不符合第三十条第四项规定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作出书面说明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逾期不作决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一条:对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撤销案件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发现不应当受理的,除本规则第十三条规定外(指应移送),应当撤销案件,并自决定撤销案件后五日内,按照本规则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书面通知当事人。

    在实践中,对撤销案件决定当事人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如撤销案件后当事人再次提出仲裁申请的,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第三部分    分案排庭与送达

 

一、开庭日期的排定

自立案10日后,适当考虑送达期。

依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四条: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被废止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劳部发〔1993〕276号)第四十三条:仲裁庭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二、仲裁庭的组成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

三、立案时向申请人送达的仲裁文书。

1、受理通知书

2、仲裁庭组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二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3、开庭日期、地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五条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4、举证通知书:《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第二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载明举证期限和要求。仲裁委员会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之日起计算。

5、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证明书等。

四、立案时向被申请人送达的仲裁文书。

1、应诉通知书。

2、仲裁庭组成。

3、开庭日期、地点。

4、举证通知书。

5、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证明书等。

6、仲裁申请书副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五、送达程序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三条:仲裁委员会送达仲裁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仲裁期间的计算和仲裁文书的送达方式,仲裁委员会可以参照民事诉讼关于期间的计算和送达方式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七条 本规则规定的 “三日”、 “五日”,指工作日。

1、直接送达。《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 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2、留置送达。《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3、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 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4、公告送达。《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应废止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通知 (劳部发〔1993〕276号)第五十一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仲裁文书的,可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

六、反申请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五条:被申请人可以在答辩期间提出反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被申请人反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通知被申请人。

    决定受理的,仲裁委员会可以将反申请和申请合并处理。

该反申请如果是应当另行申请仲裁的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书面告知被申请人另行申请仲裁;该反申请如果是不属于本规则规定应当受理的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向被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被申请人在答辩期满后对申请人提出反申请的,应当另行提出,另案处理。

应废止的规定:《关于劳动争议处理若干问题的意见》(鲁劳社[2002]43号 ) (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依法作出仲裁裁决前,被诉人提起反诉的,如反诉请求与原申请请求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且与原争议的解决密切相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并与原申诉一并审理。

 

第四部分   开庭

 

一、当事人拒不到庭的处理。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三十八条 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申请人重新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二、宣布仲裁庭纪律。

三、核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身份。

四、宣布仲裁庭组成人员。

五、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

六、询问是否回避。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三条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

第三十四条 仲裁员有本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情形,或者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其解聘。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首席仲裁员应当宣布休庭。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不能成立的,首席仲裁员在重新开庭时予以驳回;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成立,决定回避的,由首席仲裁员宣布延期开庭

七、申请人宣读申请书、被申请人答辩

八、申请人举证。

九、被申请人举证。

十、仲裁员提问。

十一、当事人辩论。

十二、当庭调解。

十三、需要进行二次开庭、庭后质证等特殊情况的处理。

十四、案件审限与审限延长、中止情形

1、审限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四十七条:当事人因仲裁庭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仲裁委员会应当裁定该案件终止审理;当事人未就该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双方当事人同意继续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可以继续处理并裁决。

2、审限延长、中止等情形

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的,仲裁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申请人需要补正材料的,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的时间从材料补正之日起计算;

    (二)增加、变更仲裁申请的,仲裁期限从受理增加、变更仲裁申请之日起重新计算;

    (三)仲裁申请和反申请合并处理的,仲裁期限从受理反申请之日起重新计算;

    (四)案件移送管辖的,仲裁期限从接受移送之日起计算;

    (五)中止审理期间不计入仲裁期限内;

    (六)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另行计算的其他情形的。

    第四十六条 因出现案件处理依据不明确而请示有关机构,或者案件处理需要等待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司法鉴定结论,公告送达以及其他需要中止仲裁审理的客观情形,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中止案件审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中止审理的客观情形消除后,仲裁庭应当恢复审理。

 

第五部分  证据规则   

 

一、举证责任分配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2、《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鲁劳仲发【2009】2号)

第八条  在劳动合同争议案件中,主张劳动合同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劳动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劳动合同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对劳动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第九条  因用人单位做出解除劳动合同(违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因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拒绝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提供劳动条件,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第十条  依本规则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3、鲁高法[2010]84号:

第34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书面约定实际支付的工资是否包含加班费,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已支付的工资包含加班费的,可以认定用人单位已支付的工资包含加班费。但经折算后,法定工作时间内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后所得工资等于或者低于当地最工资标准的除外。

第36条:劳动者主张加班费,应当提供加班事实的相关证据。用人单位否认劳动者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未加班的事实负举证责任。用人单位以已经劳动者确认的考勤记录证明劳动者未加班的,对用人单位的考勤记录应予采信。劳动者追索两年前的加班费,举证确实充分的,应予支持,但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37条:下列情形不属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加班费的范围:

(1)、用人单位因安全、消防、节假日等需要,经劳动者同意安排劳动者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值班任务;

(2)、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值班任务,但值班期间可以休息的。

在上述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规章制度、集体合同或惯例等支付相应待遇。

二、仲裁委员会调查收集证据 

《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鲁劳仲发【2009】2号)第十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可以申请仲裁委员会调查收集证据:

(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仲裁委员会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三)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第十八条 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申请仲裁委员会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于举证期限届满前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证据的内容,需要仲裁委员会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申请不予准许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或其仲裁代理人。

第十九条 仲裁委员会为查证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及提供的证据的真伪,可以主动依职权收集证据。

三、举证期限

《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鲁劳仲发【2009】2号)第二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载明举证期限和要求。仲裁委员会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审理时一般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申请人增加、变更仲裁请求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出增加或变更仲裁请求的,应当另行提出,另案处理。

四、证据审核

1、提交证据形式

《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鲁劳仲发【2009】2号)

第三条  劳动争议仲裁证据有下列几种:(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的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

第十三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仲裁委员会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接受人应当在复制件上加盖“本件与原件核对无异”印章或签此字样。

第十四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供的证据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该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供的证据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应当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第十五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供外文书证或者外文说明资料,应当附有中文译本。

2、所有证据应经过质证

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条 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

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②《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鲁劳仲发【2009】2号)

第三十一条  证据应当在仲裁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三十二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

第三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出示,并说明情况。

五、证据认定

1、直接有效的证据

《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鲁劳仲发【2009】2号)

第十一条  在仲裁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仲裁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仲裁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作当事人的承认。

当事人在仲裁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的行为是在受欺诈、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做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第十二条  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说明:

(一)众所周之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四)已为仲裁委员会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五)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七)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前款(一)、(三)、(四)、(五)、(六)、(七)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2、证据认定标准

《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鲁劳仲发【2009】2号)第四十五条  仲裁员对单一证据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审核认定:

(一)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二)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

(三)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四)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

(五)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  仲裁员对案件的全部证据,应当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

第四十七条  在仲裁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仲裁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3、不能被认定的证据

《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鲁劳仲发【2009】2号)第四十八条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四十九条 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二)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

(三)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

(四)没有其他证据印证且有疑点的视听资料;

(五)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只有本人陈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关证据的,其主张不予支持。但对方当事人认可的除外。

4、证据认定规则

《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鲁劳仲发【2009】2号)

第五十条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仲裁委员会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一)书证原件或者与书证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副本、节录本;

(二)物证原物或与物证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照片、录像资料等;

(三)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印件;

(四)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委员会依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对物证或者现场的勘验笔录。

第五十一条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的,仲裁委员会可以确认其证明力。

第五十二条  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仲裁委员会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

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作出裁决。

第五十三条  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在申诉书、答辩书、陈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仲裁委员会应当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不予受理的)

第五十四条  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第五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二)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三)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四)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五)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第六部分  仲裁处理

 

一、决定书

 对下列事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制作决定书:

  (一)不予受理的;

  (二)管辖权有异议的;

  (三)是否准许撤诉的;

  (四)中止仲裁的;

  (五)补正裁决书、调解书中有关事项的;

  (六)其他依法需要制作决定书的事项。

二、调解书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规则》第四十三条:仲裁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三、裁决书、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六条 裁决书应当载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和裁决日期。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1、终局裁决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九条 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2、先予执行裁决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二)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3、部分裁决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4、一般裁决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四、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衔接

1、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的情形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

第二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

(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受理。

(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法发〔2009〕41号)第12条:要准确把握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新规定和新精神,严格审查仲裁时效,合理把握仲裁审理时限超期的认定标准,对于仲裁委员会确有正当理由未能在规定时限内作出受理决定或仲裁裁决,劳动者以此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劳动者等待仲裁委员会的决定或裁决。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2劳动仲裁调解书、裁决书的执行

(1)当事人起诉后裁决书的效力

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

第十七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

   第十八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多个劳动者的劳动争议作出仲裁裁决后,部分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对提出起诉的劳动者不发生法律效力;对未提出起诉的部分劳动者,发生法律效力,如其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纠纷准予撤诉或驳回起诉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从何时起生效的解释》(法释[2000]18号)

第一条 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后又申请撤诉,经人民法院审查准予撤诉的,原仲裁裁决自人民法院裁定送达当事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条 当事人因超过起诉期间而被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的,原仲裁裁决自起诉期间届满之次日起恢复法律效力。

第三条 因仲裁裁决确定的主体资格错误或仲裁裁决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的,原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

(2)生效调解书、裁决书的执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3)生效调解书、裁决书的不予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审查核实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之规定,裁定不予执行:

(一)裁决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三)仲裁员仲裁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四)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人民法院在不予执行的裁定书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收到裁定书之次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

 

 

 

以上内容由张峰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张峰律师咨询。
张峰律师主办律师
帮助过5279好评数29
  • 服务态度好
  • 咨询解答快
枣庄市青檀路227号
LAWYER INFORMATION
律师信息
  • 律师姓名:
    张峰
  • 执业律所:
    山东法扬律师事务所
  • 职  务:
    主办律师
  • 执业证号:
    13704*********155
CONTACT ME
联系本人
  • 服务地区:
    山东-枣庄
  • 地  址:
    枣庄市青檀路2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