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日,星期天,这是一个还不算最热的天气,天空阴霾,不时还有点微风,习惯了呆在空调屋的我,觉得天气适宜登山。我就驾车驶向歌乐山脚下,停于烈士墓的烈士碑林旁,然后跟随与我有同样装束——休闲装、运动靴的人朝歌乐山森林公园的大门走去。大门就在歌乐山麓,旁边不及千米就是重庆的知名学府——西南政法大学和四川外语学院,而烈士林园、白公馆、渣滓洞、这些代表新重庆形象的著名胜地也在寸步之间。我们的起点实际上既是山脚,亦是上山索道的始发地。可能时间还早,也可能无人乘坐,所以索道并未运行。山路与空中的索道几乎并行,只不过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我们边沿索道运行的路线开始登山。开始还是兴致勃勃,一路谈笑风生,但约上了三百梯后,浑身开始冒汗,汗水不停地掉,四肢也慢慢发软了。旁边的小贩不失时机的开始兜售起饮料来了。不过我为了显示自己的体力并没有停下脚步,也不为摊贩的花言巧语所动,虽已气喘吁吁但还不妨去前行。平心而论,山并非陡峭无比,上山的梯步也非险峻,道路远远不可用“崎岖”二字描述。总之还算平和,少数地方虽陡,但也无需攀爬,几乎没有险象环生的地段。跋涉的人还是比较多,男、女老少,该有的都有。感动一,是一些看来已有些年龄的老人,看他们的步法、走路的姿势以及脸上徜徉的欢愉、快乐,令我们这些长期坐办公室但却无健康的躯体的人自叹不如,老骥虽伏枥,志却在千里;感动二,一路上时时可见名人的名言,内容大多属于励志、人生格言类,很遗憾,我虽力求默记下来,但现在居然一句都想不起了,但我得承认我看了那些格言后当时还是心潮澎拜,催发我有一种动力、一种奋然而前的动力;感动三,人性化味足。从九百梯开始,每上一百梯都有了标志,使人觉得希望越来越大,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总计是一千九百五十梯)。而拾阶而上的梯步路旁用水泥铸造的大松鼠令人感觉到自然的回归。历经千辛万苦,流了万滴汗水,终于带著疲惫不堪的躯体,与大多数人一道上了山巅。而矗立于山巅,第一次知道歌乐山山名的由来——“大禹会诸侯于涂山,召众宾歌乐于此”。站于山巅,依树而望江山,云雾缭绕下的山城竟然如画卷般美丽,歇于山林中的磐石,耳边传来的是夹杂松涛的蝉、鸟声,人在森林中还真有点乐不思蜀、飘飘欲仙的感觉,这种意境在家中、办公室里是绝然无法体验的。此时此刻,虽然四肢虽然疲惫但心灵还是觉得充实。看来在登山上,在科学上都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那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够到达最险的顶峰,薄书记所倡导的健康重庆也还是大有必要,要检验身体、锻炼毅力那就登歌乐山吧。
2009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