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律师
黄海燕律师

找法网律信通认证律师

服务更有保障

  • 信誉深度认证律师
  •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 收费合理标准
  •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专职律师

服务地区:全国

专业领域:婚姻家庭 合同纠纷 劳动纠纷 债权债务 交通事故

电话咨询请说明来自找法网

180-3004-5159

接听时间:00:00:00-23:59:00

当前位置:找法网 > 厦门律师 > 思明区律师 > 黄海燕律师 > 律师文集

警惕-提供银行卡,身份证,手机给陌生人,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作者:黄海燕  更新时间 : 2025-03-04  浏览量:76

  导读:

  您是否在微信朋友圈或者网络上其他平台看到各种广告 “免息贷款”、“无需征信就可贷款”、“马上申请马上到账”等等申请贷款的信息,您是不是会心动或者您是否曾进行过类似的贷款咨询?那么您可能就快踏进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罪名里了。

  一、什么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故意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确规定:对于此类行为,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还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二、举个亲办案例

  2024年4月8日,王某为了办理贷款,根据微信朋友圈内人员推荐微信名片办理贷款信息联系,前往外地,将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提供给对方,配合对方进行转账操作,后又帮对方把钱分两次取出来,第一次通过银行柜台,第二次通过ATM机,共计5万元。同日,某地区老刘因网络刷单被诈骗,其中5万元进入王某名下银行卡。基于上述事实,检察院指控王某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提起公诉。最终法院判决有期徒刑7个月。

  三、从真实案件中汲取教训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而一些看似无害的行为,实则可能已经触碰了法律的底线。案例中的王某的认知里,他就是出于办理贷款的意思,怎么就构成犯罪了?我们知道,正常申请贷款是需要向银行申请的,并且是需要有个人征信审查的,路上随便找个人可以申请贷款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民间借贷,路上随便一个人也不可能出借款项的。这一案例警示我们,切勿因一时贪念而陷入犯罪的泥潭。

  四、如何避免触犯法律红线?

  1、 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现在的社区、村镇都会定期出反诈宣传片,平时可以多点开看看,提高这方面的意识。

  2、保护个人信息:切记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给他人。

  3、拒绝非法请求:面对他人的非法请求,如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或者手机等用于接收、转移资金,应坚决拒绝。

  4、积极举报犯罪:一旦发生这样的被诈骗的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维护社会安全,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固定证据,以此来保护自己。

  五、结语

  作为一名律师,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大家了解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保持警惕,增强法律意识,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拒绝任何形式的非法请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犯罪的深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以上内容由黄海燕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黄海燕律师咨询。

黄海燕律师 专职律师

服务地区:全国

专业领域:婚姻家庭 合同纠纷 劳动纠纷 债权债务 交通事故

手  机:180-3004-5159  非接听服务时限内请: 在线短信咨询

(接听服务时间:00:00:00-23: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