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锡林律师
沈锡林律师

找法网律信通认证律师

服务更有保障

  • 信誉深度认证律师
  •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 收费合理标准
  •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高级合伙人律师

服务地区:全国

专业领域:合同纠纷 损害赔偿 婚姻家庭 刑事案件 交通事故 劳动纠纷 公司企业 房产纠纷 征地拆迁 建筑工程 行政纠纷 知识产权 互联网纠纷 债权债务 继承 医疗纠纷 环境保护 保险纠纷 证券投资 人格尊严 涉外纠纷 其他

电话咨询请说明来自找法网

133-6222-0505

接听时间:08:00:00-23:00:00

当前位置:找法网 > 湖州律师 > 吴兴区律师 > 沈锡林律师 > 律师文集

交通逃逸致人死亡司法如何量刑

作者:沈锡林  更新时间 : 2023-11-07  浏览量:142

导读:

交通逃逸致人死亡司法量刑是由人民法院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定交通事故逃逸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行为人的主观动机,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等。

一、

交通逃逸致人死亡司法如何量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

判定交通事故逃逸罪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判定交通事故逃逸罪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1.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

  2.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三、

肇事逃逸多长时间立案

  在发生交通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认定了肇事者构成犯罪的话,应当立即进行立案。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涉嫌交通肇事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以上内容由沈锡林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找法网建议您致电沈锡林律师咨询。

沈锡林律师 高级合伙人律师

服务地区:全国

专业领域:合同纠纷 损害赔偿 婚姻家庭 刑事案件 交通事故 劳动纠纷 公司企业 房产纠纷 征地拆迁 建筑工程 行政纠纷 知识产权 互联网纠纷 债权债务 继承 医疗纠纷 环境保护 保险纠纷 证券投资 人格尊严 涉外纠纷 其他

手  机:133-6222-0505  非接听服务时限内请: 在线短信咨询

(接听服务时间:08:00:00-23:00:00)

业务领域
合同纠纷 损害赔偿 婚姻家庭 刑事案件 交通事故 劳动纠纷 公司企业 房产纠纷 征地拆迁 建筑工程 行政纠纷 知识产权 互联网纠纷 债权债务 继承 医疗纠纷 环境保护 保险纠纷 证券投资 人格尊严 涉外纠纷 其他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