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施工合同》,约定B公司承建的某工程交由A公司施工。后因B公司拖欠工程款,A公司将其诉至法院。2019年1月,法院判决B公司十日内支付A公司工程款共计524855.90元,并支付利息。判决生效后,B公司未按期支付。2019年3月1日,A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19年4月16日,法院执行到账65万元。但在该案执行过程中,B公司于2019年4月2日向法院申请保全A公司名下财产55万元,并起诉A公司,要求判令A公司工程质量不合格,支付整改费用,同时赔偿工程翻修、维修、违约金等费用248740元。法院驳回了B公司的该诉讼请求。期间,A公司要求法院发还冻结的执行款项,法院分别于2021年4月28日和2023年1月17日作出裁定,解除了原裁定书冻结的55万执行款。除此之外,A公司认为B公司的财产保全行为对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故委托本律师团队进行维权,律师遂向法院提起因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的诉讼。
【判决结果】
B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A公司支付因B公司申请财产保全给A公司造成的损失228528.24元。
【律师解读】
一、因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的性质是什么?当事人享有申请财产保全的权利,申请财产保全是为了保证将来生效判决的执行。但实务中,并非原告所有的主张都会被法院支持,为了防止原告滥用诉权、恶意保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对于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这既有利于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利,又可以防止申请人权利的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为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因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属于侵权性质的纠纷。二、因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的归责原则是什么?诉讼请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申请财产保全的前提和基础,但合法性和合理性需要通过法院的判决予以确认。申请人承担的财产保全损害赔偿责任应当以申请保全时存在主观过错为要件。但不能简单地以申请人对诉讼结果的预判与法院的判决之间的差额作为判断申请人存在主观过错的标准。关于过错的认定,应从其主观认识、行为客观不法性等方面综合判定。从主观上来看,申请人应尽到合理、谨慎的注意义务,无故意或重大过失;从客观上看,保全申请应有基本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且有相应的证据,没有明显的不法性。因此,只有在申请人对错误的财产保全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三、B公司主观上是否有过错,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虽然B公司辩称其是基于A公司施工存在工程质量问题给自己造成了损失才向法院申请保全,属于合法行使权利。但B公司在双方就工程款支付问题的案件中,提出了工程质量问题,要求抵扣工程款并主张损失赔偿,并未得到法院支持。之后B公司又多次以该理由起诉,均未能得到支持。原因是该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而B公司无相反证据推翻该结论。结合该工程已全面竣工验收合格的客观事实,而B公司无法提供要求A公司整改的相关函件,同时A公司要求退还全部质保金的案件已获法院支持。另外B公司提起诉讼的标的额为248740元,但申请保全金额为550000元,远超其诉讼标的额。B公司辩称超出部分系预估鉴定修复费用,但未提供相应证据。B公司起诉及申请保全时,均未根据其所掌握的证据确定诉讼标的和保全金额,未尽谨慎的审查义务,主观上确存在重大过失;并且,B公司申请冻结的行为确对A公司造成了资金占用损失。因此,B公司主观上确有过错,应对A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四、关于损害后果应如何计算?B公司申请冻结A公司应得案款550000元。从冻结时起至法院于2021年6月2日和2023年4月13日分批裁定解除冻结并将案款实际支付A公司之时止,A公司要求B公司赔偿因申请财产保全给自己造成损害的执行案款的利息及延迟履行的利息共计228528.24元(计算方式为:以524855.90元为基数,按4.35%年利率从2016年11月16日计算至2021年6月2日,共842天计103772.64元;以524855.90元为基数,按日利率0.175%从2019年1月12日计算至2021年6月2日,计80093.01元;以223595.90元为基数,按4.35%年利率从2021年6月3日计算至2023年4月13日,共679天计18093.81元:以223595.90元为基数,按日利率0.175%计679天共26568.78元)。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中,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综上所述,财产保全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即使其提起诉讼的事实、证据及理由并不充分,且全部或部分败诉,也仅在被认定为滥用诉权或者恶意保全,且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时,才需要赔偿由此给被保全人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