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法网原创 2017-09-21 16:21:43 此文已帮助过 0 位用户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热,市面上的房子要么天价,要么一售而空,普通人一时很难买到合适的房。于是,掌握集体土地的人顺势建成成规模的房子,因为不用交付土地出让金,所以这种房的市面价比商品房便宜,也因此更加吸引买房的人。不过,在小产权房买卖中,由于当前政策的限制,小产权房不能办理产权证,所以实践中容易出现买卖纠纷。
进行小产权房买卖时,因为无法获取房产证,所以买卖时可能会出现卖家隐瞒真实情况等,或是买家买房后无法转让,所以会产生多种纠纷。为避免这些纠纷,或是解决这类纠纷,建议在必要时找个专业律师介入。
首先,为节省双方的时间跟精力,可以直接找出卖人协商解决,要求对方退房、返还房款并赔偿买房损失等。
其次,双方未能协商处理,购房人可以去法院起诉,请求解除购房合同。
并且,因为出卖人故意隐瞒小产权房的真实情况,会导致购房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所以,购房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首先,如果是买来做投资的,按照当前的政策很难降低法律风险。
其次,如果买房需要居住的,那就尽量找成规模的,政府不会轻易拆迁的。并且,找多个见证人见证房屋买卖协议,并都要在协议上签字。
最后,尽量在买卖协议中明确多个方面。
可以在集体成员内部转让、置换,但不可以在集体成员外转让房屋。
小产权房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商品房,签订买卖合同后不能办理房产证,即使乡镇政府颁发产权证,也不属于普遍意义上的证书。
如果是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成的小产权房,只要依法办理了审批手续,就是合法建筑。不过,能不能购买,原则上是限制交易的,不过实践中可以根据交易对象判断。
当前政策是,小产权房买卖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买卖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合同自始无效,对导致合同无效的过错方,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该回答对我有帮助,赞一个
热门关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