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个人社保要交多少
更新时间:2021-05-25 18: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应在30日之内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对于违法不缴纳的应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承担,但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应当承担社会保险费的多少呢,对于这个问题这里找法网小编就对于“劳动法规定个人社保要交多少”这个问题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
劳动法规定个人社保要交多少
社保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按比例出资缴纳
1.养老保险费: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
2.失业保险费:单位缴纳2%,个人缴纳1%;
3.医疗保险费: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2%;
4.工伤保险费:单位缴纳1.2%,个人不缴纳;
5.生育保险费:单位缴纳0.7%,个人不缴纳。
社会保险费由单位和劳动者按比例缴纳。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二、
劳动者试用期期间需要购买社保么
需要缴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是法定的义务,当然也包括试用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从劳动法该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只要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劳部发[1996]354号《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的通知》第3条之规定,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也就是说,试用期同样属于劳动关系的存续期间,因此,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也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
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也就是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五险,一金指住房公积金)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法规定个人社保要交多少”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工资比例缴纳社会保险,五险的缴纳比例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的工资比例计算进行缴纳·,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个人存款多少钱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金,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类型,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如下:
1. 是保证基本生活的生活费用补贴;
2. 是为贫困人口提供的一种救济;
3. 具有临时性。原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或家庭,如果收入有所增加,超过了规定的救济标准,则不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在过去,救济对象被分成不同类型,实行差别待遇。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者抚养能力的居民,按照本市当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对有一定收入的居民,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与本市当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部分享受。
城乡低保资金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信用社等代理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户。实行涉农资金“一卡(折)通”的地方,应当将农村低保资金纳入“一卡(折)通”,统一发放。
城乡低保金应当按月发放,于每月10日前发放到户。个别金融服务不发达地方的农村低保金可以按季发放,于每季度初10日前发放到户。城乡低保对象价格补贴、节日补贴等临时或一次性的生活补助资金,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个人存款多少钱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金,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类型,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如下:
1. 是保证基本生活的生活费用补贴;
2. 是为贫困人口提供的一种救济;
3. 具有临时性。原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或家庭,如果收入有所增加,超过了规定的救济标准,则不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在过去,救济对象被分成不同类型,实行差别待遇。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者抚养能力的居民,按照本市当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对有一定收入的居民,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与本市当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部分享受。
城乡低保资金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信用社等代理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户。实行涉农资金“一卡(折)通”的地方,应当将农村低保资金纳入“一卡(折)通”,统一发放。
城乡低保金应当按月发放,于每月10日前发放到户。个别金融服务不发达地方的农村低保金可以按季发放,于每季度初10日前发放到户。城乡低保对象价格补贴、节日补贴等临时或一次性的生活补助资金,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