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04-19 10: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每一部法律都有其相应的基本原则,劳动法也不例外。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指引着劳动法的制定以及实施。很多网友对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存在疑惑。那么,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基本原则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

  (1)对公民来说意味有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

  (2)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

  (3)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平等地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加强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对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这是劳动尚未普遍成为人们生活第一的现实和社会主义固有的反剥削性质所引申出的要求。

  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者的地位的劳动者,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2)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

  (3)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4)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

  5、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1)双重价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是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价值取向,劳动法的任务在于,对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进行规范;

  (2)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即社会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各个用人单位之间的配置;

  (3)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处理好劳动者利益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二、劳动合同法基本原则

  《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原则所谓合法,就是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首先,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比如除非全日制用工外,劳动合同需要以书面形式订立,这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形式的要求。如果是口头合同,当双方发生争议,用人单位要承担不签订书面合同的法律后果;其次是劳动合同的 内容要合法。

  2、公平原则所谓公平,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就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劳动合同的双方公正、合理地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是法律的价值选择之一,也是社会公德的体现。

  3、平等自愿原则这个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平等原则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另一方面自愿原则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真实意志,是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任何一方不得把 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根据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强迫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4、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要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劳动合同是合同的一种类型,也受到自由意志协商一致的制约。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要仔细研究合同的每项内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解决分歧,达成一致意见。

  5、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事法律原则中的帝王条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具体到《劳动合同法》,简单地说就是订立劳动合同要诚实,讲信用。《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 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这些都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要求。

  二、劳动法辞退怎么赔偿

  1、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的,你没有《劳动合同法》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你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2个月的本人工资;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与你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四十六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一个月本人工资;

  3、你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你。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的相关法律知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劳动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劳动法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全面涵盖性。劳动法基本原则作为基础性原则,应贯穿于劳动立法、守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并普遍遵循。 第二,权威性。作为法律原则,劳动法基本原则应具有高度和地位,高于劳动法律规范,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第三,相当强的稳定性。劳动法基本原则应当稳定,只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劳动关系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一经确定便不应轻易变化,包括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也是如此。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 2.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3. 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4.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结合宪法保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劳动自由和政府适当干预相结合的原则,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保护公平竞争。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工资分配都有下列原则:按劳分配的原则;同工同酬的原则;按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进行分配的原则;以及由单位依法自主进行分配的原则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律师解答动态
豪航律师
豪航律师
1分钟前
你好,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吗?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2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6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黄龙泉律师
黄龙泉律师
33分钟前
您好,因为相关政策的原因导致了交易不能顺利完成,那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让对方返还定金。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