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办法

更新时间:2016-08-19 11: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中国的企业应采取全面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力争把侵权风险将至最低。

  以下是一些可采取的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办法:

  1、商业秘密核查:公司商业秘密的发展和保护是一个动态过程,最好实行定期审核的办法,即筛选商业秘密计划,找出所有潜在的商业秘密信息,确保其处于受保护中。

  2、规定限制的访问区域、密码及所有秘密信息使用者的安全检查。对敏感资料加密并放置安全地方存储。如有可能,秘密信息的使用者只能有权使用信息的必要部分。

  3、采取分类办法,如在材料上加盖图章,标明“秘密”或“机密”等字样。

  4、制定颁发雇员手册,对有关商业秘密、复印政策等做出规定。要求出示雇员身份证和来访者通行证。

  5、对管理人员,主要雇员以及将会经常使用接触秘密信息的人进行推荐和背景检查。与将要接触商业秘密的人订立保密协议和不得参与竞争协议。和即将离职的雇员进行离职面谈,提醒他们仍有继续对公司秘密信息保密的义务。

  6、与雇员鉴定关于商业秘密的相关合同: (1) 雇员保密协议:《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只要有可能,保密协议应明确规定要保密的信息范围,即“所有有关××产品的说明书、开发计划、市场营销等等”。协议规定得越清楚详细,且将来如可能发生的侵权诉讼中就越有利。

  (2) 竞业禁止协议: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竞业禁止协议应包含以下内容: a、 竞业禁止的特定范围。 b、期限:根据《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c、补偿数额:关于补偿数额,《劳动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应支付的补偿标准。企业在制定竞业限制条款时,应依据《劳动合同法》和当地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经济补偿数额和支付方式。

  d. 补偿金的支付办法。

  e. 违反协议的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566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商业秘密保护
你好,可以签订竟业禁止条款,同时公司要支付费用,如需帮助和,可与我联系。
如何申请商业秘密保护
可以和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商业秘密保护协议的规定
不存在给付保密费的问题,如果解除劳动合同,在脱密期间单位需要给付一定补偿。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公司商业秘密受保护的范围
只要时未经公开采取保密措施的对公司有经营价值的信息 都可以
国家秘密载体应如何标注显要信息
应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具体操作包括:在载体明显部位标注密级,如“绝密”、“机密”等;同时注明保密期限,确保在期限内严格保密,过期后按规定处理。
侵犯商业秘密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详解
侵犯商业秘密责任重大。民事责任包括赔礼道歉、赔偿等;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和罚金。处理方式需依据案情选择,民事责任可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刑事责任则需由公权力机
商业秘密被侵犯时如何展开诉讼
商秘被侵犯可起诉或仲裁。起诉需收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则需依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具体操作需根据案件情况灵活选择。
如何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法律追诉
侵犯商业秘密可诉诸法律。民事诉讼要求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明确被告等;刑事报案需达到立案标准,如损失或违法所得超五十万。处理时需收集证据、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追诉
淄博法律咨询价格是多少
根据财产的数额、案件难易和复杂程度等综合因素确定
舟山法律咨询价格是多少
要看具体的公告标准
大理法律咨询价格是多少
询问相关部门价格
嘉兴法律咨询收费标准
有收费的标准,请问你是什么案子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