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费的特征

更新时间:2019-05-14 14: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1、分手费的伦理特征。伦理(Ethics)源于希腊语s(风俗)[2]。伦,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指道德和规则。伦理即道德[3],即指以善恶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1、分手费的伦理特征。


  伦理(Ethics)源于希腊语εθοs (风俗)[2]。伦,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指道德和规则。伦理即道德[3],即指以善恶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分手费是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时,双方约定或一方自愿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财物。由分手费的定义可看出,分手费反映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双方约定或一方自愿给付”即是男女之间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因此,分手费作为社会现象,它首先具有以下伦理特征:


  ①、分手费反映了以感情为主要内容的男女之间的伦理关系。男女之间的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区别于人与人之间的其他的人身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特殊的人身关系。其特殊性表现在——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的主要内容为男女双方的感情以及由感情升华而来的爱情;双方在恋爱、同居以及婚姻生活中,充分享有性爱自由,享有建立婚姻家庭以及抚育子女的权利。理想的男女之间的伦理关系应为双方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扶助,互恩互爱,以建立美好的婚姻家庭。然而,在当今社会,男女之间伦理关系的美好理想往往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有可能事与愿违,双方甚至黯然分手。所以,男女双方设定的分手费能反映双方曾经建立过以感情为主要内容的伦理关系。


  ②、分手费的设定具有弥补“情感伤害”的伦理动机。男女双方分手时设定分手费,并非基于对双方共同劳动创造的劳动成果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共同财产以及债权债务的分割处理,而是对彼此“情感伤害”的补偿或者其他非物质因素的处理。男女双方在恋爱、同居、建立婚约关系以及婚姻生活中,不仅共同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精神财富”。双方分手时,对“精神财富”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无休止地吵闹,有的选择逃避,有的采取家庭暴力或者其他报复手段,以求达到心理平衡和补足自己“情感伤害”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方以设定分手费的方式处理彼此的“精神财富”,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所以说,分手费的设定具有弥补“情感伤害”的伦理动机。


  ③、分手费的履行要依靠伦理主体的自觉性。


  伦理规范之所以能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作用,还要以人们的内心信念作内在条件,即需要人们自觉遵守其规范,因为伦理规范不象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并设定分手费后,就需要给付分手费一方自觉按约给付对方分手费。如给付分手费一方不按约给付对方分手费,势必跨越伦理规范的“极限”,双方只有诉诸法律来解决。

  2、分手费的法律特征。


  分手费作为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时的约定或承诺,当然有其显著的法律特征:


  ①、分手费是基于男女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而产生。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时,双方约定或一方自愿给付分手费的行为显然是男女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 即“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4]。双方约定或一方自愿给付分手费的行为应当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三个条件即(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首先,在现代社会,能建立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均系成年人,都有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无疑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次,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时,一方给付对方分手费完全出于自愿,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没有任何因素的影响,是双方当事人基于自愿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目的而实施的行为,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最后,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时,双方约定或一方自愿给付分手费,是当事人对个人私有财产的处分,显然不违反法律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page]


  ②、分手费成立要求有男女双方的合意。即不仅需要给付分手费一方愿意将其财产无偿给付对方的意思表示,还要有接受分手费一方愿意接受的意思表示。否则,分手费不能成立。


  ③、分手费是单务的、无偿的。一般情况下,给付分手费一方负有给付义务,而另一方则仅享有接受分手费的权利,并不承担其他义务。按照男女双方约定,给付分手费一方给付分手费是没有对价给付条件的,接受分手费一方取得分手费无须支付对价。分手费这一无对价给付的性质,是以男女双方明确一致的意思表示为根据的。


  ④、分手费可以附义务。分手费附义务是指接受分手费一方在接受分手费时要负担一定义务。附义务分手费是分手费的一种特殊情形,即给付分手费一方给付分手费时附加一定的条件,使接受分手费一方负担一定的义务。当然,附义务分手费的附随义务应以接受分手费一方在接受分手费时愿意承担附随义务为前提。分手费所附的义务不是分手费的对价,给付分手费一方不能以接受分手费一方不履行义务为抗辩。原则上给付分手费一方履行分手费给付义务后,接受分手费一方才履行分手费附加义务,因此,接受分手费一方虽负担一定义务,分手费仍属于单务无偿合同。例如,甲男与乙女在民政部门登记离婚时,甲男自愿给付乙女分手费50000元,但同时约定双方离婚后,在甲男出国期间,甲男的父母随乙女生活并由其照顾(甲男父母的生活费及其他费用,由甲男另行给付)。该甲男自愿给付乙女50000元分手费就是附义务分手费,乙女对甲男父母的照顾义务即是其接受50000元分手费的付随义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6278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分手是否可以要分手费?分手要分手费合法吗?
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可是,以“分手费”为名要求支付一定的财物,则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是不可能获得法
分手后男方甩了女方,还要分手费
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在分手时分手费都是不合法的,不可能得到法律支持。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分手费的概念
分手费的概念
同居关系析产
分手要分手费合理吗?打官司会同意付分手费吗?
法律分析:由于现阶段我国民事法律对分手费无明文规定,致使审判实践界对分手费纠纷的救济处理尚无统一作法,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在审理分手费纠纷案件时确认分手费
分手后索要分手费是不是敲诈
分手费没有法律依据,如果男方愿给,也可以。
情侣分手要分手费算敲诈吗
是否属于敲诈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一方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手段,向另一方强行索要分手费的,并且数额达到二千元以上的,属于犯罪行为,涉嫌敲诈勒索罪;没有达到数额标准的,属
分手要分手费嘛?
可以要求返还聘礼
分手索要分手费
你可以报警
分手要分手费
法律上不支持分手费。如果对方有危害人身的恐吓或行为,可以考虑报警处理。
怎么让老公签放弃继承房产
想让老公签放弃继承房产,常见处理方式有协商和诉讼。协商是首选,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减少矛盾;若协商无果,可通过诉讼解决,但需注意诉讼成本和风险。
江湾镇职务侵占罪律师费多少钱
江湾镇职务侵占罪的律师费处理方式主要包括按阶段收费和按标的额比例收费。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案件具体情况和个人需求。若案情简单,可选择按阶段收费;若涉及大额财产,按
你好。我被人在群里辱骂,我想起诉她寻衅滋事,可以吗?
针对被辱骂的情况,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起诉、报警或寻求民事赔偿。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你希望达到的效果,如让对方受到刑事惩罚、立即制止行为或获得经济赔偿。
这样她要告我我会吃亏吗,也没社保,我们没有合同就是说好的200一天?
针对此类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有:1. 与员工协商解决,如支付应得工资和补偿;2. 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3. 前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寻求帮助。您应根据实际
住户水表冻裂了为什么需要住户负责?钥匙有物业和自来水统一管理。如果水表自然损失有自来水或物业负责。
水表冻裂的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由物业负责维修和更换。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水表损坏的原因,若是因物业维护不当导致,则应由物业承担责任;同时,也需考虑维修的及时性和费
出了工伤单位不知,第二天报单位还能保工伤吗
可以。单位申报需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如医疗证明、事故报告等。若单位未申报,个人可在受伤起一年内,携带身份证、医疗证明等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08年6.8日现在满16了吗
处理年龄问题时,首先需查阅出生证明或户籍信息,以核实实际出生日期。若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事务,如签订合同或参与诉讼,需特别注意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若年龄问题
被袭胸了,我该报警吗
被袭胸后,应尽快报警并做法医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选择通过治安处罚或刑事诉讼来追究施害者责任。同时,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处理方式的选择需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