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简历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案例
更新时间:2019-05-13 21: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虚构简历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案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一些求职者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在简历上大做文章。岂不知这样会导致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从而使自己的权利无法保障。赤某是日本国籍,为了谋取高薪
虚构简历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案例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一些求职者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在简历上大做文章。岂不知这样会导致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从而使自己的权利无法保障。
赤某是日本国籍,为了谋取高薪,编造了其曾在日本某制药公司担任顾问、中东海外总代表等职务,从而顺利地同北京某制药公司签订了月薪6万元的聘用合同,并被聘任为企业副总经理。随后因合同履行问题起诉到法院。
崇文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判决认定劳动合同无效。
法官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8条规定,采用欺诈、威胁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自订立劳动合同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大家可能会认为只有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才存在欺诈、威胁等,本案就是劳动者欺诈的情形。实质上,合同义务是双方的,双方都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各自的义务,否则合同无效后将会产生对有过错方不利的后果。
提醒一些急于找到好工作的朋友,一定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假的终归是假的,最终害人还己。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以下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劳动合同法》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合同无效是否和无效的劳动合同相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