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
更新时间:2019-04-17 08: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争议处理企业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4、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5、法律、法规规
劳动争议处理
企业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
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因履行
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5、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仲裁的
其他劳动争议。办理程序:1、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书面申请;
2、自接到
仲裁申请书后按规定进行审查,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决定不予受理的,在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制作不予
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诉人;
3、定受理的,在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向申诉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并组成仲裁庭,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诉人,并要求其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证据;
4、仲裁庭审理案件,于开庭四日前将书面通知送达双方当事人。5、仲裁委作出裁决前,申诉人申请撤诉的,仲裁委审查后在七日内作出决定其撤诉是否成立;
6、仲裁委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一般在立案受理之日起的六十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报经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报经批准仲裁审理时效中止的除外)。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如何依法处理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引起的纠纷。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