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案件移交程序

更新时间:2021-06-23 15:1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用人单位在招聘职工的时候,需要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给劳动者购买社保,作为劳动者,也需要履行劳动合同的相关义务,如果双方在劳动过程中因为薪资、工作时间等问题发生纠纷的话,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那么劳动仲裁案件移交程序是什么?阅读完以下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劳动仲裁案件移交程序

  1、劳动仲裁需要劳动者本人到单位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没有权利将劳动案件直接移交仲裁部门。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纠纷应当在纠纷发生或者离职一年内提出。

  3、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可受理以下劳动争议: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管辖

  1、案件管辖:

  (1)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2)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2、受案范围: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

  1、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4)申请仲裁的日期。

  2、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3、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撤诉自理,对被申请人可以做缺席裁决。

  4、仲裁调解: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5、仲裁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上面的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的法律知识。综上可知,对于劳动仲裁案件,通常需要劳动者自行申请,是不能直接移交的。可见多了解法律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劳动仲裁程序
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仲裁程序
你要把具体问题讲清楚,我好具体帮你分析。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这种情况,可先收集发动机露油问题的证据,像照片、视频等,证明车存在质量问题。然后和商家进一步沟通,明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别着急,先跟我说说具体遇到啥困难了,比如是合同纠纷、债务问题,还是其他方面。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首先,让你朋友把前任给看视频这事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最好能签字按手印。同时,你和前任沟通时,用录音保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只有通话记录也能作为欠钱起诉的证据,但证明力相对较弱。通话记录得能清晰体现双方身份、欠款事实、金额等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6分钟前
这种情况弟弟的做法侵犯了哥哥的权益。首先可尝试和弟弟沟通,要求重新协商分割事宜,明确哥哥应有的权益。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7分钟前
公安机关有权处理施工噪音问题。遇到施工噪音干扰正常生活,可先与施工方沟通,要求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7分钟前
先别愁啦。商家说不退不换得看是否合理合法。一般商品若无质量问题可能退换有难度,但你可看看购买时有无相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8分钟前
签了租车合同还没拿车能否退,得看合同约定。要是合同里有关于提前解约的条款,按条款来就行。若没相关约定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