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违约金吗
更新时间:2019-05-15 02:3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什么是违约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合同时能否约定违约金?什么情况下可以签订违约金?违约金最高能定多少?找法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什么是违约金?
违约金是指合同中约定的,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时向对方交纳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在《合同法》中,几乎所有的合同都可以约定违约金,但《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实行了限制性规定。
能约定违约金的情形:
(1)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要求提前解除合同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从此规定看,假如没有培训费就不能约定违约金。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可以约定离职后竟业限制条款,为保证这些约定能够执行可以约定违约金。
除上述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的这些规定,有效地遏制了用人单位动辄在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约定高额违约金,阻碍劳动者自由择业、自由流动的权利,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违约金么
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违约责任,具体操作包括明确违约情形和责任、约定合理的违约金或赔偿计算方式,并确保条款合法且不侵犯劳动者权益。双方应充分协商并书面确认这些约定。一旦发生违约情形,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追究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违约金吗
针对劳动合同解除时的违约金问题,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仔细查看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及具体约定;其次,确定是否存在培训服务期未满或违反竞业限制等情形;若存在,则根据合同约定计算违约金金额;然后,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调解或仲裁可能是良好的解决途径;最后,若协商无果,可依法提起诉讼。同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遵循法律程序。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是否有权约定违约金呢?
关于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按约定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金额受到法律限制。处理方式可以是双方协商、调解或选择诉讼等法律途径。其中,协商和调解更侧重于双方沟通和第三方协助解决争议,而诉讼则遵循法律程序,具有更强的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