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

更新时间:2021-06-23 10:1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一半为维护企业有效快速发展,一半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在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就具有劳动派遣关系。那么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

  (一)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协议与双方的法律责任:

  1、劳务派遣协议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九条规定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2、双方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合同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即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三)被派遣劳动者权益

  1、依法与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2、工资福利待遇

  (1)《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2)《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3、被派遣劳动者的政治权利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四条 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派遣单位的义务 1、雇主义务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

  2、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告知义务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3、按月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工资、报酬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向被派遣劳动者“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五)用工单位义务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2、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3、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4、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5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六)劳务派遣单位的禁止行为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七)用工单位的禁止行为 1、《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2、《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八) 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共同禁止行为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

  二、需要支付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

  (一)违约责任。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明确约定了违约责任条款的,劳动者可以依据合同的约定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合同违约责任

  (二)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三)行政处罚。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第(四)项、第九十八条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法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合法解除,另一种自然就是违法解除。其中合法解除的情况下,有些时候也是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而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一般是主张赔偿金。这个赔偿金的计算,通常就是经济补偿金的二倍。

  企业与员工解除合同该如何进行赔偿

  1、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按应发工资计算。

  2、如果单位没有正当合法理由单方辞退,需要按上面标准支付双倍的赔偿金。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新劳动法2018劳务派遣的最新规定应让劳动者有知情权。同时在法律的维护下,劳动派遣单位禁止扣除劳动者的应得报酬,也不得将其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646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我是劳务派遣工人,符合法律么?
您好,劳务派遣工是与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与用工单位之间没有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是什么意思?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呢?
劳务派遣公司一般是从事人力资源的公司,你和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被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和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劳务派遣合同的法律内容
建议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第二批工伤赔偿金什么时候可以到账?
什么赔偿金?具体是什么情况
小孩在车库入口打闹摔倒被后轮压伤,责任如何划分?
责任承担需要结合双方过错来定,若两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
企业不开具发票是否合法?
不主动开具发票是违法行为。如果经营者不按照法律规定开具发票,消费者应该固定并保存好有关证据,并及时向税务机关举报,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保护国家税收权益。国家税
工厂变相裁员,我该怎么办?
那你可申请劳动仲裁维权的
这个收费吗?
法律分析:每件收费数额可在3000元至30000元幅度内议定,具体价格可以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法律依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三条依法向人民法院申
单招没录上不去高考学校不给毕业证怎么办
如果老师故意不让拿毕业证,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学生完全可以向学校反馈这种情况,要求学校严加处理,返还自己的毕业证。
学校五一提前开学,教育局不管怎么办
学校提前开学是不正确的,可以向教育局举报,教育局也会管理这种现象。中小学的学生教育又是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寒暑假时间是教育局规定的,任何学校单位不得私自提早开学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