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我可以从社保中领多少钱?

更新时间:2017-02-17 09:2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延迟退休成为了社会的发展的趋势。对于延迟退休,大家普遍关注的是退休后可以从社保领多少钱,就是养老金可以领多少。那么,退休后,可以从社保中领多少钱呢?小编跟大家理一理。

  我们都知道,社保是要工作时都缴纳社保才能在退休后在社保中领取养老金,那么对于退休后可以从社保中领多少钱?具体请看下文。

  一、社保缴费满15年,退休后可以领多少钱?

  1、缴满15年社保退休能领多少钱的计算公式:

  (1)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1997年12月31日以前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4%。

  2、根据案例计算一下

  举个例子来看看缴满15年社保能领多少钱,1995年10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假设陈先生2007年开始缴养老保险,以最低15年缴费年限计算。根据某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至2011年,某市这几年月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914元、2141元、2538元、2920元、3318元,每年分别比上一年增223元(2007年比2006年增额)、227元、397元、382元、398元,5年年平均增长325元。以此平均增长数计算,到2021年某市月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约为:1914+\(15×325\)=6789元。

  二、对于领社保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根据规定,“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每个单位是不相同的,一般在0.6至3之间,即以计算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至300%为基数缴费,主要是考虑收入水平的差异,收入高缴费指数就高,但不超过3。2022年陈先生退休,最高领取基础性养老金=(6789+6789×3)÷2×15×1%=2037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含当年缴费本金、当年本金生成的利息、历年累计储存额生成的利息,当年缴费本金为个人上一年工资总额的8%,即个人缴的部分(单位缴20%部分不划入个人账户)。

  三、如果一直缴纳社保,养老金怎么算?

  1、案例:假设陈先生2007年后年均工资5万元,那个人年缴4000元,15年缴6万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月、55岁为170月、60岁为139月,60岁以上统一120月),陈先生60岁退休,那月领:60000÷139=462元。即陈先生2022年退休,可月领养老金:2037+462=2499元。

  对于退休后,可以领多少钱这个问题,通过上面的公式计算与举例说明的我们可以清楚明了的知道了,对于这些计算是对我们以后领取多少钱极为重要的,一定要记得哦。

  社保是国家制定的保障民生的措施之一,对于退休后,可以从社保中领取多少钱?这是很多现在在缴纳社保的劳动者关注的。也许有的人觉得每月要从工资中扣除部分来缴纳保险是不值得的。其实不然,因为每月缴纳的金额并不多,而且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是逐年升高,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一种“不亏的买卖”。也许对于延迟退休,有的人就会觉得可以领取社保的时间不多,但是因为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在不断提升,所以退休会给自己的生活有所保障。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养老保险退休后可以领多少钱?
从法律角度,处理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金额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1. **查询个人社保账户**:登录当地社保局官网或使用相关APP,查询个人社保缴费记录,包括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这是计算养老金的基础数据。 2. **咨询社保部门**:携带身份证、社保卡等相关证件,前往当地社保局咨询窗口,详细了解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政策规定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社保部门工作人员会根据个人情况给出具体解答。 3. **申请复核**:如对养老金计算结果有异议,可向社保部门提出复核申请,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如工资单、缴费凭证等。社保部门将重新核算并给出复核结果。 4. **提起行政诉讼**:若对复核结果仍不满意,认为社保部门存在违法或不当行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应充分准备证据材料,并遵循法院程序要求。
特殊工种退休医保缴多少年?
直接回复:立即要求对方注销账号并归还身份证。法律上,可要求对方承担侵权责任。处理方式包括协商、投诉或诉讼,视情况严重程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