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工伤工亡保险待遇时应向社保局提供哪些材料

更新时间:2019-12-23 10:0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伤导致死亡、下落不明、伤残及康复治疗的,都可以申请工伤保险报销。办理工伤死亡赔偿需要的资料,直接咨询劳动局就可以的,一般都会给你一份需要资料的清单的。那么申请工伤工亡保险待遇时应向社保局提供哪些材料呢?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

  一、申请工伤工亡保险待遇时应向社保局提供哪些材料

  1、工伤工亡认定证或通知书、《职工因工残废证》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2、工伤救助医疗费用清单、原始发票、出院小结;

  3、被供养人的户口本、身份证及生存证明;

  4、街道、乡镇政府出具的被供养人无生活来源的证明;

  5、民政部门对孤寡老人或孤儿的证明;

  6、养子女收养证书;

  7、单位证明。

申请工伤工亡保险待遇时应向社保局提供哪些材料

  二、工伤工亡保险待遇标准是多少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解答的关于申请工伤工亡保险待遇时应向社保局提供哪些材料问题的相关法律知识内容了,综上所述呢,我们可以了解到需要准备工伤救助医疗费用清单、原始发票、出院小结;被供养人的户口本、身份证及生存证明;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102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给工伤职工拨待遇时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停工留薪期,需要正常发放工资待遇 同时,需要申请工伤认定和具体的停工留薪期期限
工亡职工用人单位须向社保局提供哪些索赔资料
认定工伤死亡的材料,建议去社保局咨询。但是要缴纳社保才能理赔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向上报工伤需要哪些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劳动、聘用合同复印件或者其他证明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人事关系(包括事实劳动、人事关系)的材料; (三)医疗机构
我们70%的交通事故责任赔偿
一般还要根据行人和机动车情况确定的
而且社保已经转出,我该怎么办?
社保是强制险,公司必须要为员工购买,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给你交社保,若公司没有买社保或没有按实际工工资交社保,员工可以向社保局要求公司补交过去15个月的
有顾客来找我买过期食品,投诉工商怎么办
如果确定是过期商品,消费者可以要求赔偿,或者向消费者协会进行举报投诉。
请问一下离职两月后死亡了还能向工司要求培钱么
离职后死亡赔偿需分情况处理。如果死亡与工作有关,可以申请工亡赔偿;如果无关,则一般无法要求公司赔偿。申请工亡赔偿需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据材
房产以什么样的方式过户,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房产过户需共同办理。婚姻存续期间过户需带双方身份证明、房产证等;离婚后过户则还需提供离婚证明。确保资料齐全,保障双方权益。
涉嫌帮信罪需要赔钱给受害者吗?
您好需要那方面法律问题的回答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