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工资是如何计算的?
更新时间:2018-11-13 17: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们知道,用人单位如果无理由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是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那么,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工资是如何计算的?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简单来说,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作为劳动者或者企业,我们都应该对经济补偿金的相关内容要有所了解,接下来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经济补偿金的相关内容吧。
一、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工资是如何计算的?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有什么区别
1、经济赔偿金则是指用人单位或者员工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反合同约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而向对方支付的赔偿。与经济补偿金不同,经济赔偿金具有惩罚性,是一种惩罚性赔偿。
2、用人单位“违法”是劳动者请求赔偿金的前提,劳动者如果发现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有权请求其支付经济赔偿金。
3、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实际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按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备注:月工资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4、赔偿金的计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上述文章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工资是如何计算的”的相关内容,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工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实际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按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工资计算方法,法律有哪些规定
法律分析: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平均工资是按照一年度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不过工资是税前的,就是在扣掉社会保险公积金和个税之前的工资。这样对用人单位还有劳动者来说都是公平的。另外,经济补偿金也可以私下进行协议,只要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商量出具体的数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3. 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4. 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
5. 依照法律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此外,经济补偿的具体数额是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进行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工作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则按一年计算;如果工作不满六个月,则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经济补偿金月工资是如何计算的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及限制:
1. 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若该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则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计算。
2.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进行支付,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若工作时间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若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则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 对于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同样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但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经济补偿金月工资包含哪些
经济补偿金是依据应发工资计算,包括应缴纳的社保等。计算经济补偿金需要弄清楚发生劳动争议之日倒推十二个月的总收入,以此计算出月平均工资。对于每个月的工资发放,应按应发工资计算,不考虑个人所得税或其他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