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调动引发职工辞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更新时间:2019-05-04 03: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案由申诉人:古某,男,上海某纺织制衣有限公司员工。被诉人:上海某纺织制衣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上海某纺织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申诉人古某与上海某纺织制衣有限公司因辞职发生劳动争议,于1995年2月向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查过程经查,1992年

案由

申诉人:古某,男,上海某纺织制衣有限公司员工。

被诉人:上海某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某,上海某纺织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申诉人古某与上海某纺织制衣有限公司因辞职发生劳动争议,于1995年2月向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调查过程

经查,1992年2月17日,申诉人由中方投资方推荐到被诉方工作,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申诉人被聘任为公司贸易部外销服装主管。1993年12月,被诉人调申诉人至公司所属企业担任副总经理,申诉人以能力有限不愿接受,同时,于当月11日向被诉人口头提出辞职请求。1994年元月3日,被诉人书面通知申诉人办妥原岗位移交手续,并于当月31日之前到人事部办妥相应的离厂手续。同年10月中旬,被诉人又书面通知申诉人于10月30日之前到公司办理有关手续,但申诉人均未去办理有关手续;被诉人也没有办理申诉人的辞职退工手续。

分析意见

仲裁委员会认为:口头提出申请辞职,且得到被诉人的书面认可,双方劳动合同关系至1994年元月底解除。申诉人未按被诉人两次书面通知要求,办理原岗位的业务移交及离厂手续,造成无法正常办妥退工手续,原因在申诉人。对此,申诉人要求公司赔偿经济损失的依据不足,要求公司支付辞职补助金,因无法律依据,以上均不予认可;申诉人要求公司支付1993年度奖金的请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之规定,因超过六个月的时效,仲裁部门不予审理。

调查结果

该案经调解不成,仲裁委员会作出以下裁决:双方劳动关系至1994年元月底解除;古某要求某纺织制衣有限公司赔偿经济损失、支付辞职补助金的请求不予支持,同时,须于裁决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办妥业务移交等离厂手续;公司则在裁决书生效之日起30日内,办完古某辞职、退工等手续。此案仲裁费由申诉人承担百分之七十,被诉人承担百分之三十。

经验教训

这是一起由企业内部工作调动未成、进而引起个人提出辞职未准、最后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从仲裁结果看,双方互有胜败。当事人古某,未经企业批准,即不去上班,应承担一定责任,其请求经济补偿,因缺乏法律依据,未获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企业由于劳动法律意识上的欠缺,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其实,依据双方的劳动合同,当古某未经批准,不到企业上班,已经违反了有关的规章制度,企业此时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对他作出处理。相反,企业这种劳动管理上的软弱,只会对自身带来更多弊端,以致在仲裁庭上,因举证责任等缺少规范,得不到支持。这点,可以对很多企业有所警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失联职工一直不回单位履行职工义务,公告解除劳动关系
在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确认劳动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以及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都属于劳动合同纠纷。
公司扣除员工工资,迫使员工辞职,公司没有确定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维权时应注意收集整理必要的证据,如工作服、工资条、工牌证人等。
劳动合同到期后,劳动者不想续签离职报告,直接离职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纠纷,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动态
请来电详细说明我是刘光华律师可帮助到您你的证据具有一定效力,对方行为涉嫌介绍卖淫罪,处罚需结合具体情
郭向前律师
郭向前律师
14分钟前
您好,拔打110或者去当地派出所都可
你好,有纠纷吗?报警了吗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36分钟前
您好,律师函的真实性存疑,所谓的赔偿要求也缺乏法律依据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43分钟前
您好,需先提起劳动仲裁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