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欠薪问题当做劳资纠纷是否合理?
更新时间:2019-04-02 20:2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尽管从2010年12月开始,各地就纷纷启动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但个别地方还是发生了用极端方式讨要工资的事件。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大了为农民工讨薪的力度。数据显示,欠薪企业数量、涉及劳动者人数和欠薪金额,都比往年下降。南宁、广州等地
尽管从2010年12月开始,各地就纷纷启动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但个别地方还是发生了用极端方式讨要工资的事件。
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大了为农民工讨薪的力度。数据显示,欠薪企业数量、涉及劳动者人数和欠薪金额,都比往年下降。
南宁、广州等地为了防止企业恶意欠薪,通过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工资保障制度、开通处理拖欠工资争议案件“绿色通道”、将恶意欠薪企业予以曝光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有效地遏制了欠薪行为。但是,这些举措都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欠薪单位进行处罚的,打的并非“法律的板子”。一些缺乏诚信的企业和负责人对此置之不理,长时间拖欠农民工工资。
法律明文规定应按时和足额支付工资,一些企业和负责人如此“怠慢”法律,根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对恶意欠薪行为没有进行严厉治理所致。如果单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处理恶意欠薪事件,难免会使解决劳动者的欠薪问题被当成简单的“劳资纠纷”,使治理欠薪这项工作治来治去也只是治标。
各地政府如果能从法律的角度介入,对欠薪行为给予重罚,并且对恶意欠薪者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欠薪的“老大难”问题,这才是治本之策。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赔偿作了明确规定。就业促进法也规定,企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必严。从单纯的行政手段到与司法手段相结合,从民事诉讼到追究刑事责任,相关法律应是各地以“严厉”方式治理恶意欠薪的“尚方宝剑”。
治理恶意欠薪顽症,有利于化解劳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期待各地对恶意欠薪行为予以严厉治理,让农民工兄弟都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转型升级劳资纠纷
劳动合同变更时,劳动者可以要求补偿,但用人单位一般不会同意,这时劳动合同无法变更。 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合同未到期,单位单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无法与劳动者达成一致的,劳动合同不得变更,不能视为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单位以此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单位在劳动合同期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选择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
东莞劳资纠纷
公司拒签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员工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作为劳动者,有权要求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放弃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也不建议把获赔双倍工资当成是发财的机会,其中缘由私下可以交流
关于劳资纠纷
单位没给买社会保险的怎么处理
单位没给买社会保险,劳动者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举报,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也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