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中的新内容

更新时间:2019-03-30 01:39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2004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是事关用人单位和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与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相比,条例增加了许多新规定。上下班途中遇交通事故算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

      2004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是事关用人单位和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与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相比,条例增加了许多新规定。
      上下班途中遇交通事故算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工伤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到的伤害,从这一基本概念判断,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机动车事故与工作有直接关系。因此受到伤害的,应该认定为工伤。
      1996年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266号文)也将上下班途中发生的机动车事故纳入了工伤范围,规定:“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应当认定为工伤”。但266号文在此项规定的表述上存在不妥之处,有些规定不好操作。例如,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线路”的定义难以界定,因此引发了大量争议。同时,266号文强调职工在事故中无责任或不承担主要责任才能被认定为工伤,这一规定使职工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管辖路段以外的交通事故中受到伤害,无法被认定为工伤。在条例实施之前,职工在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中是否承担责任,承担主要责任还是承担次要责任,均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认定,而在有些路段,如胡同或乡村小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不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可能对其进行责任认定。这样,职工在机动车事故中承担什么责任,就没有了权威认定结论,不利于职工维护权益。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将要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对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作了更为准确、合理的规定:凡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都应当认定为工伤。曾有一个案例:张某从家里驾驶摩托车到单位上晚班,途中与停在路边维修的一辆小轿车相撞受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张某在这起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按照266号文的规定,张某因在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不能被认定为工伤。但是,在《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类似张某情况的,其所受伤害将被认定为工伤。
      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上下班途中”和“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含义,应把握尺度:“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的上下班途中;这种伤害既可以是职工乘坐的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职工因其他机动车肇事所致;此种事故伤害发生的区域范围应当包括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里巷)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工伤认定以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论受到伤害的职工对事故的发生是否有责任。
      工伤与民事双重赔偿
      对于如何处理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关系,《工伤保险条例》虽没有明确条款规定,但没作规定本身即是规定,条例并没有回避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问题。
      266号文对如何处理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关系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工伤职工应先向侵权人进行民事索赔,工伤职工得到的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赔付项目类似的,工伤保险不再支付相关待遇。工伤职工得到的民事赔偿低于应得到的工伤保险赔付的,工伤保险应补足其差额。按照该文件规定,当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发生竟合时,工伤职工应先进行民事索赔,这不利于工伤职工对伤病的治疗。同时,工伤职工如果得不到民事赔偿或者得到的民事赔偿低于应得到的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应补足差额。这一规定可能导致工伤职工不积极向责任方索赔。其结果是,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都由职工所在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支付,而侵权的第三人却没有进行任何赔偿。
      《工伤保险条例》确立了职工由于第三人的伤害造成工伤可以获得双重待遇(工伤赔偿和民事赔偿)的原则。
      在一件案例中,王某是一名专职司机,其工作性质是从甲厂送货到乙厂。他在送货途中与一辆大货车相撞,被撞成重伤。后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王某在这起事故中承担次要责任。对于这种情况,无论是根据266号文的规定,还是根据新的《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王某所受的伤害都应该认定为工伤。根据以前的法规,王某应当首先向肇事方进行索赔,肇事方无法赔偿或赔偿标准低于工伤保险赔付标准的,再由王某所在单位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也就是说,王某只能获得一种赔偿———或者是高于工伤保险赔付的民事赔偿,或者是工伤保险赔偿。但是,《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有王某类似情况的职工,不但能得到工伤保险赔偿,还可以向侵权人进行民事索赔,得到相应的民事赔偿。也就是说,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王某在得到工伤赔偿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因第三人伤害造成的民事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工伤保险条例》中获得双重赔偿问题,应从三方面进行理解,由于第三人伤害(无论是机动车伤害还是其他人身伤害)造成的工伤,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按照其他法律规定,如民法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有关法律的规定,职工有向侵权主体行使索赔权利,其索赔权不会因得到了工伤保险赔付而丧失;如果今后在这方面出台新的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在这方面出台新的司法解释,应按新规定执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听说出台了新的工资条例,不知道新工资条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
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起草中的《工资条例》已经写进了国务院的立法计划,制定完成后将在今年推行。这部条例规定得非常细,工资支付办法、同工同酬甚至职工每年带薪休假的政策都被列入其中
新商标法实施条例修改内容有哪些,新商标法颁布后实施的条例修改内容有哪些啊?
新商标法以及商标法实施条例的主要修改内容: 1. 实施了“一标多类”的申请制度,允许对部分驳回的商标注册申请进行分割。 2. 将“声音”作为商标构成的要素之一。 3. 禁止将驰名商标的字样用于广告宣传、展览等商业活动。 4. 允许在商标有效期满前一年内进行续展申请。 5. 商标代理机构仅限于代理申请商标注册,不得申请注册其他商标。 6. 明确了商标异议人的范围,并规定了不同条款的异议权。 7. 将“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修改为“注册商标的无效宣告”。 8. 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修改为“商标使用许可备案”。 9. 撤销、宣告无效或期满不再续展的商标,一年内不得核准相同或近似商标注册申请。 10. 增加了商标案件审查时限的规定。 11. 明确了处罚金额。 12. 增加了国际上商标国际注册的相关内容,包括申请条件、程序和审查流程等。 13. 进一步明确了商标侵权判定中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并计算违法经营考虑因素。
律师解答动态
如果公司拒绝将社保缴纳地迁移到当地,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协商沟通首先与公司的人事部门或管理层进行
你好啊详细描述情况啊
你好,是有法律问题需要帮助和分析
孙志伟律师
孙志伟律师
13分钟前
你好,你说的情况想主张什么
史鹏律师
史鹏律师
18分钟前
你好,如果有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网站咨询。
刘威龙律师
刘威龙律师
29分钟前
你好,很高兴为你提供法律服务。如果你觉得派出所处理有问题,你可以选择找督察。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30分钟前
**可能有风险,建议及时解绑,避免财产损失或法律责任。**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