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付的补偿怎么能随意要回
更新时间:2019-02-22 16:1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高某于2006年1月到胶州市某公司工作,双方当事人于2007年11月1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至2011年2月28日止。2009年9月7日,高某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2009年12月9日,公司与高某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高某6351元。2009年12月10日,双方当事人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
高某于2006年1月到胶州市某公司工作,双方当事人于2007年11月1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期限至2011年2月28日止。2009年9月7日,高某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2009年12月9日,公司与高某
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高某6351元。2009年12月10日,双方当事人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该协议约定“乙方(高某)工资待遇等已妥善解决,并得到相关补偿,双方无其他争议”。公司将该补偿支付给了高某,但公司未为高某缴纳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期间的
社会保险。日后,当高某向公司提出补缴社会保险时,遭到公司拒绝。为此,高某向当地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确认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期间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并由公司缴纳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期间的社会保险。 接到应诉通知书后,公司向仲裁委提出了反诉申请,请求裁决:1.认定高某与公司达成的补偿协议无效。2.返回公司给予高某的补偿款合计8751元(其中含2009年9月份以工资形式发放的经济补偿2400元)。3.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缴纳申请人自2006年1月5日至2007年11月30日的社会保险。 在庭审中,公司称:公司认可高某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公司就职,但作为一家守法企业主动给高某合理补偿,在双方解除劳动合同时,补偿了8751元,公司已经做到仁至义尽。 对公司的反诉申请,高某称8751元系劳动所得,不同意返还。 仲裁委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认为:虽然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中约定“乙方工资待遇等已妥善解决,并得到相关补偿,双方无其他争议”,但
社会保险费属国家强制性保险,即使双方对社会保险费的缴纳进行了约定,若约定内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也无效。高某作为公司职工,在公司工作期间,公司应依法及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对公司主张高某返回补偿款8751元的反诉申请,由于公司已实际支付高某,且与高某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公司再主张高某返还该款于法无据。仲裁委在多次调解无效的情况下,裁决确认高某与公司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公司为高某缴纳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期间的社会保险,个人应缴纳部分由高某自行承担;驳回公司的反诉请求。 公司不服裁决,诉讼到当地法院。当地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高某应否返还公司给付的补偿款。高某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无须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公司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其自愿给付高某补偿并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公司并无证据证明给付高某补偿的行为存在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形,且该补偿款已经实际给付。因此,公司请求高某返还补偿款于法无据,不予支持。当地法院判决:确认公司与高某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期间存在劳动关系,驳回公司的诉讼请求。 公司不服一审判决,上诉青岛市中级法院。2010年11月15日,该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公租房拆?|款补偿回配
法律分析:公租房的拆迁补偿款的分配主要遵循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则分割。
可以酌情多分配的情况:
1、承租人或同住人属于年老体弱,缺乏经济来来源,且按均分所得的补偿款,无法见得房屋保证其正常生活的。
2、承租人或同住人在取得公租房承租权时额外支付过较多款项的。
3、对公租房内居住的未成年人实际承担监护义务的。
辞职了可以不保险赔偿回公司吗?
劳动者自己辞职的,如果是按照正常的辞职程序辞职的,用人单位是不能克扣其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并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缺点:申请劳动仲裁就是打劳动官司,程序稍多,需要专业人士指导。法律依据:各省的工资支付规定。例如: 《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当日结清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第三十三条 企业与劳动者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